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三国写作文(3):“那人不甚好读书”的结果

(2022-11-05 21:00:03)
标签:

文化

读三国写作文(3):“那人不甚好读书”的结果

  《三国演义》(以下简称“三国”)开局第一回刘备第一次亮相,就说刘备“那人不甚好读书”。“那人”就是指刘备,时年28岁。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到第85回白帝城托孤时,取纸笔写了遗诏,递与孔明而叹曰:“朕不读书,粗知大略。”不要小看罗贯中的这两处细节交代,实际上是明确回答了刘备之所以不能完成恢复汉室大业的原因。

   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也明确项羽少时不读书: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司马迁对项羽不读书的交代更加细致:“书足以记名姓而已。”项羽最后乌江自刎,可以说是败在以张良为为首的刘邦智囊团手里。而《史记•留侯世家》中记载张良: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读过“三国”的都知道,三国祸乱起因是宦官专权,实际上其中一个重要人物不容小觑,这个人就是何进。董太后和何进妹妹何太后闹翻时,懂太后嘲讽何太后:“汝家屠沽小辈,有和见识!”何进出身屠户卖酒之家,也许他本人就是一个杀猪的。我这里并不是贬低杀猪的,而是想说,在那个时代,一个屠户之家的孩子是肯定没有读过书的。所以当袁绍向他提议诛杀宦官时,第一个出来反对的是陈琳。而陈琳则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人。 他后来为袁绍写的《讨贼檄文》,传到曹操那里,曹操正患痛风,卧在床上了。看了檄文,从床上一跃而起,除了一身冷汗,连头也不痛了。同时反对袁绍给何进出的馊主意的就是曹操:旁边一人鼓掌大笑曰:“此事易如反掌,何必多议论?”当陈琳和曹操提出的正确意见却都被何进一一否决。曹操感叹:“乱天下者,必进也。”

  曹操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文学家,也是中国文学史著名的建安文学的领军人物。在整个三国时期,曹操取得的功业最大,基本上统一中国北方大半个中国。虽然他没有做上皇帝,实际上已经是当时已成傀儡的汉室实际掌权者。曹操不仅诗歌彪炳千秋,他还写过一部兵书。读过“三国”的都知道,张松出使许都时,大才子杨修和他斗智的就是张松过目不忘惊艳了杨修,而张松背诵的就是杨修向他炫耀的曹操的兵书《孟德新书》。

  当刘备因天气炎热,在彝林联营七百里,把如此布营的情形画成图本,让马良送给诸葛亮看时:孔明叹曰:“汉朝气数休矣!”良问其故。孔明曰:“包原隰险阻而结营,此兵家之大忌。倘彼用火攻,何以解救?又,岂有连营七百里而可拒敌乎?祸不远矣!

  不仅诸葛亮知道刘备讲败,当刘备布营的情况被曹丕知道时:魏主闻之,仰面笑曰:“刘备将败矣!”群臣请问其故。魏主曰:“刘玄德不晓兵法;岂有连营七百里,而可以拒敌者乎?包原隰险阻屯兵者,此兵法之大忌也。玄德必败于东吴陆逊之手,旬日之内,消息必至矣。”

  曹丕是“三曹”之一。他写的《燕歌行》哀感顽艳,“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开头一句就写得摇曳多姿。他和诸葛亮都能料定刘备彝林必败的原因,是和他俩熟读兵书密切相关的。

  《毛泽东的“三国”情结》一文里说:毛泽东一生读书无数,其中对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更是爱不释手。毛泽东从少年时代到人生结束,至少读了70年《三国演义》。他熟读《三国演义》,经常运用并赋予《三国演义》以时代含义,传播他深刻的思想。若要问毛泽东不但是位诗人和思想家,也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他的军事理论和水平,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三国演义》。毛泽东读了几遍《三国演义》,恐怕连他本人也记不清了。他读《三国演义》,有时候是一本书一次看完,有时候是选择性地细看某一个故事章节。毛泽东每一次看《三国演义》都会有新的见解和收获,这也是他对《三国演义》百读不厌的重要原因。在中国革命最低谷时期,党内的少数左倾主义分子极力诋毁毛泽东,说他是个书不离手的书呆子,说他是用旧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封建主义来指导革命。当时贺子珍毫不客气地反驳说:“毛泽东熟读古典文学,熟读《三国演义》,并且引用历史上的典故为今天所用,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实践作法。”说得这些人哑口无言。

  该文最后写道:建立新中国后,毛泽东仍然对《三国演义》爱不释手。直到晚年,由于眼睛不好,看书明显减少了,但他的枕头下还压着一套《三国演义》。1976年,毛泽东在最后的一段日子里,还时刻牵挂着台湾,他经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毛泽东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用《三国演义》里的话把海峡两岸的统一大业寄托于后人,他的临终遗言一定能实现!

  大家都知道,毛泽东在他著名的词作《沁园春•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种文采,这种豪气,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政治家就是靠读书炼成的

  写于2022年10月20日星期四上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