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励志的典范
——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021年12月20日晚上11点多,我读完了447页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用时20天。完成了我久拖未读的一个夙愿。
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励志的典范或者说它就是一部励志的“圣经”,在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的历史进程里一点也不过分。无论是在战火纷飞还是火热的建设事业中,保尔的形象激励了多少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钢铁般的意志,可以说,在中国的文学史中,还没有哪一部能与之匹敌。其在中国的出版发行数量之多更是惊人的。
即便没有读过,许多人也会在不同的时间里见过甚至背诵过那段著名的人生铭言: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段话在今天看来,虽然时过境迁,但是它不因为时间的灰尘而失去它的光泽。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形象,其实就是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自画像。也可以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是作者的自传。奥斯特洛夫斯基虽然只活了短暂的32岁,但是在那个激荡的年代,他奋不顾身地投入到战火硝烟之中。在一次战斗中,他的脊椎严重受伤。到战争结束之后,国家进入和平建设时期,他的脊椎之伤,导致了他双腿瘫痪,两只胳膊也失去了活动能力,最后竟然双眼失明。就是在这种艰难困厄的情况下,他靠口授完成了这部不朽的文学名著。
每个时代都需要英雄。更需要那些顽强不屈、坚韧不拔、向命运挑战的英雄。他深契《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之大义,亦合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作也”之要义也。虽然奥斯特洛夫斯基不像孔子、屈原那样赫赫有名,但是他塑造的保尔的形象,在中国当代史上,比如史铁生,虽然他的经历没有保尔那么丰富曲折,但是史铁生身残志坚的精神,也和保尔一样光彩夺目。
文以载道。大凡一部文学作品,只要具有感染世道人心的作用,能够激励后人砥砺前行,为着使命,为着信仰,为着人民,那么他的文字就具有曹丕《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之赋能。大可不必面面俱到,苛求其艺术表现力。作为一部经典的励志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仍将一如既往地感染其每一个读者。这就够了。
写于2021年12月21日晚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