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佛法与社会 |
之八、下篇
到五观堂吃饭叫“过堂”。早餐后还有法师的“开示”,这都是多少年来例行的旧制,沿用至今。厨师全是尼师自己担任,一般未剃度的尼师居多。饭菜做好后,要先供佛菩萨,由尼师将各种饭菜盛在十个小碗里,手擎一个大托盘,高举过头,小心翼翼地摆放在佛像前,直到大众开饭前才撤下来,每餐都是如此。
当大木鱼撞响铜钟的时候,大众便列队依次进入五观堂,分两厢落座。道兴法师则坐在中间住持宝座上。那庄严肃穆的氛围不亚于大殿。这时候饭具早已摆好,每人面前都是两碗一盘一双筷子,从侧面看去,碗一线,盘一线,笔直不弯。维那师带领大众唱念《饭前偈》,先前的打击乐也适时停止,服务师开始向碗盘中盛饭。因佛七期间禁止说话,所以有些交流只能用手势进行。饭菜只能吃光,不得剩余,所以你要是感觉吃不了整碗,那就得用筷子在碗中比划一上所需要的饭量。要是不喜欢吃某种蔬菜,那也得用筷子比划,幸好服务师善解人意,心领神会,双方配合的十分默契。若是不足,中间可以随时添要,饭菜品种丰富,供应充足,随意挑选,直到吃饱为止。端碗也有讲究,当饭菜盛好后,在几分钟内要是不端到面前,会被认为是不想吃饭,而给撤掉。向面前端碗时,不能两手同时端两碗,只能一手一次端一个碗,否则在佛家会被认为是贪心的表现。想不到在这样一点小事上,也体现了修行的良苦用心。而且不管何种饭菜,始终只能添到一个碗里端着吃。吃饭时更不允许发出任何声响,整个大厅160人就餐,竟然一片寂静,鸦雀无声。幸好我和老田先前已经学会了吃饭,所以现在吃起来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吃完后自然也是按照先前的程序,用开水把碗盘洗净,再把洗碗水喝光,然后将碗盘筷子放归原位,看起来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饭后也要唱念偈语,有始有终。
不过吃饭时的规矩相当严格,有僧值师法静专门监督。谁的坐姿不正或衣衫不整,会被立即纠正。等等小节,不一而足。若把饭粒掉在地上,那更得拣起来吃掉。有一次老田将一粒米掉在了地上,以为僧值师没有看到,正在侥幸呢,法静师过来,示意他拣起,老田不愿意拣,而法静师却伸手拣起来自己吃了,此情此景,真是对先前法续师说过的“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这首佛偈的最好的现身说法啊。另一次,又是老田,洗碗水没喝光,便把碗盘收拾好了,若无其事地坐在那儿,法静师过来,示意他喝光,老田指指碗底的残渣,好象有几块很小的树皮在里面,他表示不愿意喝,法静师便端起碗要自己喝,这时老田坐不住了,只好接过碗来,慢慢地喝下去,那样子,比喝苦药还难受。几天来,老田总是不顺,常常犯规,处处受罚,看他好象憋了一肚子火气。
早餐后要听法师开示。佛七开示一般都有大法师担纲。道兴法师自然就是这儿的大法师了。第一天的开示,讲的是佛教东来的大概情况和净土宗的形成及源流。大众毕恭毕敬,听法师娓娓道来。
佛教自东汉由印度传入中国,到唐朝时便形成了很多宗派。主要有禅、净、律、密、天台、华严、法华和唯识(也称法相)八大宗,这八宗虽然修行方法不一,但教理是完全相通的。禅宗历史上比较著名的人物有东土初祖达摩、六祖慧能等,密宗著名人物有莲花生、宗喀巴等,唯识宗的创始人则是家喻户晓的唐僧——玄奘。现在香火最盛的则是净土宗。净土宗源于公元402年7月,东晋高僧慧远,继前代净土遗响,于江西庐山东林寺,汇合名流诸贤,结白莲社,同修净业,共期西方,开始倡导弥陀净土法门。莲社123人,于般若台精舍阿弥陀佛像前,香花建斋,敬荐立誓,精勤念佛,求生净土,开中国念佛净土之先河。此为中国净土宗之先声,亦被认为是中国佛教的真正起点
净土宗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无须专门的传承,就可以代代相传,绵绵不绝,以至于在各宗各派都日渐衰弱、风光难再之后,最后能坚守并兴隆佛门的,好像也唯有净土一宗了。《像法决疑经》云:“本师灭度。正法五百年(或称一千年),持戒得坚固。像法一千年,坐禅得坚固。末法一万年,念佛得坚固。”
一般认为,所谓正法,是指佛灭度后的一千年,在这段时间里,只要严持戒律,就可以成就,也就是“得坚固”,“坚固”既是金刚不坏之意。所谓像法,是指正法之后的一千年,这期间坐禅就可成就。所谓末法,是指像法之后的一万年,我们现在正处于这个一万年期间的前五、六百年之中。这段时间里,念佛可以成就。虽然如此,正法像法之说,还须仔细揣摩,以免错解佛意。因为如来出世,有种种名,不一定叫做如来佛陀。佛法非佛法,非佛法佛法,让人扑朔迷离。又所谓“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是也。
净土信仰其实是佛门各宗的共同信仰,因为各宗大师无不信仰净土法门。如华严宗的开山祖师法顺和尚,就常常劝人念佛,而整个华严境界则完全讲的是诸佛净土境界。三论宗创始人吉藏圆寂前,做《死不怖论》,然后面向西方结跏趺坐,安然而逝;天台宗开创者智顗大师临终前口念南无阿弥陀佛,西归而去;法相宗初祖玄奘大师,一心称念南无弥勒,坚信一定能往生兜率天内院弥勒净土;禅宗慧能大师主张自心净土,妙合净土无上法义,而禅宗有的宗派则直接以念佛观佛的净土法门为禅定;密宗以即身成佛为宗旨,观想自身就是佛身,一切如来从自身流出,成佛的结果自然如《法华经》所说的,会自开一方净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不过虽然有十方无量无边净土佛刹,还是西方阿弥陀佛跟此洲众生因缘最深,其国土被认为最为殊胜,而以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为宗旨的净土宗,当然就是殊胜法门了。
净土宗首推普贤菩萨为初祖。在中国,净土祖师有十三位之说。中国的初祖一般公推东晋的庐山东林慧远大师。唐代就有二祖长安光明善导大师、三祖南岳般舟承远大师、四祖五台竹林法照大师、五祖新定乌龙少康大师四位。五代十国至宋初有六祖杭州永明延寿大师,宋朝有七祖杭州昭庆省常大师。明朝便是八祖杭州云栖莲池大师、九祖北天目灵峰藕益大师。到清初是十祖虞山普仁截流大师,然后是十一祖杭州梵天省庵大师。再往后就是十二祖红螺资福彻悟大师,至清末民国的十三祖苏州灵岩印光大师。
其实,历史上,或专或兼,弘修净土,功成名就的高僧和居士,不胜枚举。
鸡足山虽是禅宗开山祖庭,但现在各寺尊修的,多是净土法门。佛塔寺当然也不例外。
边听开示,我边想:今天,我已经踏上了鸡足山这片人间净土,不知何时才能踏上心灵世界的那方净土呢?
佛七在钟声鼓乐中继续进行,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