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的合作规模与系统化水平和信息储存与信息处理能力密切相关。一般来讲,合作的规模越大、系统化水平越高,需要储存和处理的信息量就越大。在文字出现之前,大脑是储存信息的唯一地方,人们对于信息的处理主要也是直接依靠大脑。大脑对于信息的储存与处理能力就构成了整个人类对于信息储存与处理能力的极限。因此,在文字之前,既是到了农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的合作规模依然很小,系统化水平依然很低。文字的出现,使得人类可以在大脑之外储存信息,对于信息的储存可以远远超出人类大脑的极限,改变了人类关于信息处理的方式。从而,实现了人类社会系统化水平的一次飞跃。
最早克服大脑极限的是远古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苏美尔人。他们大约在公元前3500-3000年之间,发明了“书写文字”,从而使得苏美尔人的合作规模与系统化水平不再受制于大脑的信息储存与处理能力,逐步发展出了城市、王国和帝国。文字出现之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书写载体”。苏美尔人最早使用的“书写载体”就是黏土泥版。安第斯文化不是把文字刻在泥版上,而是在各种颜色的绳子上打结,后人将其称为“结绳语”。因此,泥版是人类最早的“出版物”,结绳语居第二。
文字一经发明,就会不断改进。苏美尔人最早发明的文字只能“部分表意”。到了公元前3000年-2500年间,苏美尔人在原来的文字系统中不断加入越来越多的符号,逐步发展成能够“完整表意”的文字,即现在所称的楔形文字。差不多与此同时,埃及人发明了古埃及象形文字。中国在大约公元前1200年、中美洲各地在公元前1000年至500年间,也都发展出了完整表意的文字。
当然,文字只是文字系统的硬部。不同文字之间的关系是文字系统的软部。决定文字功能大小的是文字系统,而不仅仅是作为文字系统硬部的文字。文字系统是硬部与软部的有机统一体,即
文字系统=({文字集合},{不同文字之间的关系})
各种语法和句章结构都属于文字系统的软部。同样的文字,即硬部相同,文字之间的关系不同,即软部不同,可以具有非常不同的功能。按照这个观点,阿拉伯数字的出现,各种数学符号的发明,都属于文字系统硬部的扩充,当然必然带来文字系统软部的扩充。各种数学结构都属于软部的范畴,例如,代数结构、拓扑结构、几何结构等都是典型的数学系统的软部。
每一次文字系统硬部和软部的扩展都会带来信息储存能力与处理方式的革命,都会对人类社会的系统化水平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如火如荼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都可以按照这种思想框架去理解、去认识。
延伸阅读:
1、尤瓦尔.郝拉利:《人类简史》(林俊宏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2、昝廷全:《系统思维》(第1卷),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7。
3、昝廷全:《《系统经济学探索》,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4、昝廷全:《系统经济学史记:1985-2012》,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5、昝廷全:《系统经济学进展:2013-2014》,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6、昝廷全:《系统管理模式》,北京:北京广播学院音像教材出版社,200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