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系统思维】(392):农业革命与人类社会系统化水平的飞跃

(2018-01-05 01:54:52)


        农业革命为人类社会的系统化水平飞跃即提出了要求,也提供了经济基础。

    从采集走向农业,人类活动的特征空间尺度变短了,而特征时间尺度变长了。远古狩猎采集者的空间活动范围可能有几十甚至上百平方公里,但对农民而言,几乎整天都在一小片田园或果园里工作,然后回到边长最多不超过几十米的“家”。

采集者现采现吃,不管是保存食物还是积累财物都不容易,基本上不关心未来,不做什么长期规划。积累财物和关心未来与人类社会的系统化密切相关。

农业经济以生产的季节周期为基础,于是,农业革命之后,“未来”的重要性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与此同时,早期的农业具有“靠天吃饭”的特点,丰产欠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于是,丰年时必须把多余的粮食贮存起来,以备荒年之用,这就产生了如何保护财物的问题。农业带来的这些压力,正是后来大规模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基础,本质上成为了推动人类社会系统化水平提升的根本动力。

农业革命为大规模政治的的出现提供了经济基础。农业革命提供的剩余可以供养并不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精英分子”:国王、官员、战士、牧师、艺术家和思想家等。这些精英分子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讲故事”的人,包括牧师、艺术家和思想家,提供合作蓝图;二类是具体管理国家的国王和官员;三类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武装力量。从本质上讲,这三类从事的工作都属于人类社会的系统化工作。因此,劳动剩余在这三类人之间的输送和配置机制对于人类社会的系统化水平有着重要影响。

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打土豪、分田地”导致的“商品粮”供应机制的变化就属于这个问题的范畴,这也是后来实行粮食“统购统销”的根本原因。

延伸阅读:

1、尤瓦尔.郝拉利:《人类简史》(林俊宏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2、昝廷全:《系统思维》(第1卷),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7。

3、昝廷全:《《系统经济学探索》,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4、昝廷全:《系统经济学史记:1985-2012》,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5、昝廷全:《系统经济学进展:2013-2014》,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6、昝廷全:《系统管理模式》,北京:北京广播学院音像教材出版社,200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