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思维】(391):认知革命与人类社会的系统化
(2018-01-05 01:45:35)
标签:
文化思维教育财经 |
发生在7万年以前的认知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和其他生物。认知革命的本质就是由于偶然的基因突变,改变了智人的大脑内部连接方式,使得人类可以想象并不存在的事物,由此,传说、神话、神以及宗教出现了。讨论虚构的事物是智人语言最独特的功能,其最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大家可以一起想象,编织出种种共同的虚构故事。不论熟人还是陌生人,只要大家相信同样的虚构故事,大家就能够进行合作。由此使得合作不再局限于熟人之间,而且实现了陌生人之间的合作。从熟人圈子里的合作到陌生人之间的合作,合作的规模大大提升了,实现了人类社会系统化水平的一次飞跃。
系统化的基础是连通,认知革命之前,人们之间的连通主要依赖每天的亲密接触,例如拥抱,抚摸,接吻和相互帮助。这样的连通机制只适用于比较亲近的小团体,其规模不超过150人。跨越这个门槛阈值的秘诀就在于虚构故事。只要相信某个共同的虚构故事,陌生人之间也能实现合作。因此,相信共同的虚构故事是人类社会实现大规模合作和系统化的更为重要的连通机制。
从系统经济学层级战略的角度来讲,虚构故事增加了人类合作与系统化的一个维度。层级战略的基本含义就是,许多在低维空间中没有解的问题,在高维空间中不仅可以有解,而且可以有最优解。例如,“用六根火柴棍摆出4个三角形”这个问题在二维空间(平面)中是没有解的,但在三维空间中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解决。虚构故事这个维度的出现,使得人类合作的规模实现了从熟人圈子向陌生人之间的飞跃。从本质上讲,是人类社会系统化水平的一次飞跃。
自认知革命以来,智人就一直生活在双重现实之中:一种是像山川、河流、狮子、老虎、树木之类的客观现实,另一种是像有限公司、国家和神这种想像中的现实。想像中的现实也称为人工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工事物的比重日益增加,人类离开这些人工事物几乎无法生存,甚至像山川、河流、狮子、老虎要想好好生存,也要依赖于人工事物。当然,虚构故事要想变为现实必须符合客观规律,这有点类似于建筑工程师和结构工程师之间的关系:建筑工程师可以任意想像建筑物的形状和外观,但是,要把建筑工程师的想像(蓝图)变成实实在在的建筑物,还需要结构工程师进行受力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钢筋配比和水泥要求。
由于大规模的人类合作以虚构故事为基础,于是,可以通过改变虚构故事来改变人类合作的方式。因此,人类的演化不再仅仅受制于缓慢的“基因演化”,从此开启了“文化演化”的快车道。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认知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的人类行为属于生物学范畴;在此之后的人类演化属于文化范畴,必须采用历史叙事才能得到根本解释。虚构故事为人类系统水平的飞跃提供了一个层级战略意义上的新维度,所有与虚构故事的传播与认同有关的工具和手段都对人类的系统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例如文字、印刷术、电报、电话、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于是,工具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原子型工具和连通性工具(合作型工具)。二者的关系类似于原子型经济与系统型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连通技术的革命直接导致了人类系统化水平的飞跃和经济社会的飞跃。例如,蒸汽机的出现最终导致了产业革命,互联网的出现正在将人类社会驱动到一个被我们称之为系统时代的全新历史阶段。
延伸阅读:
1、尤瓦尔.郝拉利:《人类简史》(林俊宏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2、昝廷全:《系统思维》(第1卷),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7。
3、昝廷全:《《系统经济学探索》,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4、昝廷全:《系统经济学史记:1985-2012》,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5、昝廷全:《系统经济学进展:2013-2014》,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6、昝廷全:《系统管理模式》,北京:北京广播学院音像教材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