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系统思维】(363):民族主义及其积极意义

(2016-07-30 17:20:19)
标签:

文化

历史

教育

时评


       民族主义中的民族是一个政治术语,是指Nation,和通常我们所讲的民族(ethic)不同。通常我们所讲的中国有56个民族,是指ethic;而通常所说的中华民族属于建立在个人认同之上的现代民族主义观念。


      根据系统经济学关于“技术-经济-政治”层级过渡原理,在经济系统的内部,仅凭经济系统的自身力量无法保证其健康发展,这就是政治产生的根本原因。比如经济领域的欺诈、虚假信息和强买强卖等都需要在经济层面之上的政治层面提供规范和保护。政治典型的包括法律和行政两个部分。法律的根本功能就是维持现存的经济社会秩序,行政管理的主要任务在于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从本质上讲,我们倾向于赞成“法律是自然规律之延伸”的古希腊传统,并将其称为法律的科学主义定义。从操作层面来讲,所谓法律,可以归结为个人之间的契约。但是法律必须由某一立法机构颁布并监督实施。这种立法机构通常是某一个政治共同体如国家等。由此可见,存在两种类型的契约和契约组织:一种是经济层面的,例如企业、协会、甚至整个市场经济;另一种是政治层面的,法律是其最主要的内容。根据层级过渡原理,市场经济的运作需要法律保护,任何一种经济层次契约的有效性必须依靠法律而存在。


      建立政治共同体首先必须解决一个问题,这就是哪些人同意生活在同一个共同体内,并让渡部分个人权利给该共同体,由此决定了哪些人属于同一个国家(政治共同体)和国家的规模。国家就相当于一个新的信息通道。在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在政治哲学中被称为认同(identity)的概念具有关键作用。认同是关于自我之思考,主要解决“我是谁”的问题,即我属于哪一类或哪一个政治共同体,由此规定了“我们”和“他们”的区别。当社会是有机体时,何谓“我们”或一个国家应由哪些人组成是不言而喻的,自然没有“我是谁”的困惑。传统社会的人生活在不同的轴心文明中,终生属于某一个固定的社群,故而也很少发生认同危机。十六世纪后,随着社会有机体的解体形成了个人观念,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认同危机发生了。民族主义是人类对认同危机的响应。民族国家的兴起就是用某一标准重新界定“我们”的结果。政治社会的组织规模需要依靠认同来限定,不同的认同方式对应着不同的民族主义。由此可见,现代民族主义主要建立在个人观念之上。


      国家在把人类社会转化为一个契约共同体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在国家内部,国家是形成统一市场和各种契约组织相互整合的前提;第二,以国家作为基本单元,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契约之上,形成一个全球系统。著名哲学家康德曾经提出,根据社会契约观念,建立各民族的联邦是必要的。建立在现代认同之上的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为科技无限运用和市场经济不断扩张提供了制度框架,使之能够超越国家范围无限扩张。正因为如此,西方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同步发生并随即引发了第一次全球化浪潮。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现代市场经济迅速推广到整个欧洲,并在国际法之下把全世界都包含进来。因此,现代化一定是国际化。按照系统经济学观点,现代化一定是系统化,包括系统广化和系统深化。国际化和全球化属于系统广化,互联网加剧了系统深化。


      必须指出,虽然现代民族主义有着诸多积极意义,但是,极端民族主义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诸多灾难,例如,两次世界大战都与极端民族主义有关。

        

         延伸阅读:

1、金观涛:《探索现代社会的起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昝廷全:《《系统经济学探索》,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昝廷全:《系统经济学史记:1985-2012》,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4、昝廷全:《系统经济学进展:2013-2014》,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5、昝廷全:《系统管理模式》,北京:北京广播学院音像教材出版社,200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