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思维】(347):轴心文明的基本版图(1):希伯来宗教的演化轨迹

标签:
财经教育历史时评文化 |
当今世界上许多矛盾和冲突的根源就在于文明的差异和冲突。世界文明的基本版图更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底色和背景。世界文明主要由四大模块构成:希伯来宗教、印度宗教、古希腊认知理性和以道德作为终极关怀的中国传统。每一个模式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目标及其实现的手段和方法。
希伯来宗教的核心是追求个人救赎。其隐含的假设是此世被界定为苦难和原罪,因此,才需要救赎。其价值目标不在此世,离开此世依靠外在的神秘力量。希伯来宗教包括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它们是在希伯来宗教的演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犹太教包括四个核心观念:第一是人有原罪和堕落,这是此世苦难的根源。脱离苦难是“救赎”的本质。第二是实现救赎必须绝对服从外在的神秘力量,即对上帝的绝对服从。这是希伯来宗教始终不变的内核,也是其他宗教不具备的。第三是对人和神沟通中介的规定。救赎必须知道神的意志,这就需媒介,例如米赛亚、先知等。第四是对救赎对象的限定。在犹太教里,只有犹太人才可能得到救赎,上帝只关心犹太人,不关心其他人。
继犹太教之后,希伯来超越视野经历了两次大的突破,即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兴起。当罗马帝国把强权强加在地中海世界时,被压迫人民痛苦不堪,救赎的观念开始超出犹太人的局限,而成为所有受压迫人民的渴望。这种渴望是通过基督的降临实现的。基督重新解释了救赎宗教,这就是所谓的《新约》。《新约》是《旧约》的扩展版。扩展的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只要相信上帝、相信基督,人人都可以被救赎,救赎的观念从此由犹太人扩大到全人类。第二,实现救赎必须服从外在的神秘力量,这一点是不变的,所不同的是基督作为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位一体,本身就是神,对上帝绝对服从就是信耶稣。第三,犹太教里的救赎虽然强调人的最终价值不在此世,但并没有说此世马上就要毁灭,而基督教则认为,世界末日马上就要来临,此世完全没有意义,人活着的意义就在于等待世界末日的来临,为最后审判作准备,所要做的事情主要是相信上帝,所有相信上帝的人在一起组成一个教会。总之,我们可以把基督教视为犹太人救赎观念的普遍化和出世转向。
如前所述,罗马帝国统治的来临为救赎宗教超出犹太人传播提供了前提条件,伊斯兰教的出现则是跟罗马帝国的解体连在一起的。公元四世纪以后,整个罗马帝国开始在巨大的内忧外患中解体,导致由其主导的西方社会秩序大毁灭,一部分人对救赎的观念开始产生怀疑。公元七世纪,先知默罕默德出现,对源于犹太教的救赎观念重新解释,由此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aslama)的本意是顺从,即顺从于至高无上的神,伊斯兰教接收了希伯来救赎宗教的核心观念,即对外在神秘力量的绝对服从,并将其发展到极致:神是不可思议的,即使去想象一下神的样子也是最大的罪过。和基督教一样,伊斯兰教也认为救赎不再是犹太人的专利,只要相信真主,承认先知,人人都能够得救,但是,伊斯兰教除了强调救赎以外,还要在此世建立公正的社群,即实现基督教的入世转向。
基督教的兴起是因为耶稣的降临,伊斯兰教的形成是因为默罕默德的出现。但是,默罕默德和耶稣不同,他承认自己是一个凡人而不是一个神,也不同于会施法术的摩西。这一点对理解伊斯兰教与犹太教的差别极为重要,伊斯兰教的基本结构主要有《古兰经》、《圣训》和《圣行》构成。《古兰经》对所有的伊斯兰教徒都是一样的,由此构成了回教世界的统一性,《圣训》记录的是默罕默德的言论。由于默罕默德承认自己是凡人,对他的言行可以有不同的记录,这自然导致了不同地区伊斯兰教传统的差异。先知的言论和神的命令是两个可分离的系统,这对理解整个伊斯兰的政治传统极为重要。默罕默德是先知里面的最后一个,在此之后人和神的对话从此终止,也就是说,伊斯兰教是希伯来宗教的最后一次展开,从犹太教到基督教再到伊斯兰教,一切可能的形态已经穷尽,从此之后再也不可能出现其他类型的救赎宗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