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网上流传一篇文章,内容是讲哈佛大学的图书馆彻夜灯火通亮、座无虚席,整个校园到处都是学习的学生,食堂也不过是扩展的图书馆。反观我们的大学图书馆,每天晚上十点就关门,更为关键的是,图书馆并没有得到正确的应用,其根源在于高等教育的应试体制。
客观地讲,我们的大学图书馆“利用”率也很高,所以,经常出现“占座”现象。我们的大学生“占座”的目的不是去图书馆“查资料”,而是去学习自己的课本和教材,把图书馆当成了自习室,这与图书馆本身的功能相差甚远。图书馆本来的功能应当是供学生和教师查阅教材以外的知识和信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应试教育体制。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型的高等教育。应试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所有题目都有标准答案,学生只要肯下功夫死记硬背,不需要思考就能够考高分,由此出现了多种会考试的“学霸”,但却缺乏应有的创新能力。创新型教育的特点是,考题没有标准答案,或者至少没有唯一答案,题目都是开放的,需要学生查阅各种参考资料,然后通过综合整理才能给出自己的答案,这就自然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上面从图书馆的不同应用方式揭示了应试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区别与联系,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启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