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思维】(295):国人关于野生与养殖的误区

标签:
教育文化财经时评历史 |
食品安全关乎每一个人的幸福。现在好像有一种共识,野生的就是好的,养殖的就是不好的。于是,很多商家为了招揽顾客,纷纷打出各种口号:甲鱼是野生的、鸡是野生的、牛羊是野生的、各种野菜等等。其实,这是一种误解。2016年3月5日,我在安徽见到了一位农业方面的专家。他说,野生的东西反而没有保证,养殖的东西更安全。
根据系统主义价值观,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具有两种价值:一是事物存在本身的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二是对于人类的工具价值(Instrumental Value)。野生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的”,这可以看做是黑格尔观点的自然推论,其本质是指事物的内在价值。对于野生与养殖的讨论与工具价值有关。必须结合人体的耗散结构来讨论,与人体耗散结构所决定的需求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讲,野生的东西因为是野生的、其生存本身并不以满足人的需求为目的,因此,很难保证一定满足人的需求。作为一个极端的例子,野生毒蘑菇是野生的,但对人体非常有害。因此,野生的东西没有安全保障,即使无害,也难保证最好的满足人体需求。前几年曾经看到过一则报道,有一个西方国家的某种野生鱼泛滥,没有人扑食。其根本原因可能就是因为野生鱼没有安全保障。
现在来说一说养殖的问题。养殖的本质是科学养殖,即按照人体的需求进行科学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殖方案。这样养殖出来的东西当然比野生的东西更加安全、能够更好的满足人的需求。因此,价格也应当比野生的还要高才对。因此,问题的本质不是野生与养殖的问题,而是科学养殖问题。有一次在餐馆点菜,我的一位朋友坚决不让我点鳝鱼。他说,很多鳝鱼都是吃避孕药催生的。这就扭曲了养殖的本来目的。于是,才出现了宁愿冒险选择野生的也不要养殖的。从本质上讲,农业也属于养殖的大范畴。农业的出现催生了人类社会的农业文明。
延伸阅读:
1、昝廷全:《系统经济学探索》,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昝廷全:《系统经济学史记:1985-2012》,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3、昝廷全:《系统经济学进展:2013-2014》,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