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系统思维】(104):个人目标会不会相同   关键词:104

(2015-02-04 17:58:42)
标签:

思维

系统

分类: 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公众微信推送文章(104):个人目标会不会相同   关键词:104

 

微信平台推送文章:

阿马蒂亚▪森(1933-)是出生于印度的经济学家,学成于印度,成名于欧美,但是始终没有放弃印度国籍。由于对“贫困经济学”研究荣获了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是因为对福利经济学若干重大问题做出了贡献,包括社会选择理论、福利和贫困指标的定义以及对匮乏的研究。森在公共选择领域的成就主要是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阿罗“投票悖论”。阿罗“投票悖论”是指,根据多数原则进行投票选择,结果往往导致违反多数人意愿和变相的独裁。阿罗的基本假定是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与别人不同的偏好排序。森认为,如果假定个人排序有些可以相同的话就可以解决由循环多数产生的“投票悖论”问题。于是,问题归结为个人目标会不会相同?森认为,包括20世纪70年代的公共选择学派的著名经济学家把经济人行为拓展至人类的全部行为是不恰当的,并从发明“经济人”概念的亚当斯密那里找到了反对把经济人行为扩展到所有人类行为的有力证据。森认为,由于存在道德、伦理和社会使命方面的动机,社会各个人的目标可能在某些方面一致起来,存在大致相同的价值判断,进而存在某种一致性的选择。人们之间除了存在相互竞争之外,更多的时间是相互合作。

 

根据阿罗的研究,不可能根据个人的效用最大化选择,来汇集成社会的最优选择。这就是所谓的集体理性与个体理性之间的矛盾,其典型案例就是“囚徒困境”。森认为,如果把集体理性条件适当放宽,把个体理性适当加以限制,问题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森的具体做法就是,把效用信息的概念放宽,使得个人效用可以度量,于是就可以有个人效用加总形成社会效用。个人效用不仅包括个人享受到的商品和劳务,还包括所谓的非感官满足的信息,主要包括社会平等、正义等因素。尽管这些考察比较粗略,但他们却构成了对社会福利作出全面判断的主要依据。由此,应站在更为广阔的道德、伦理背景下思考人类的境遇。森由此特别关注贫困的研究,被认为是“贫困经济学”的奠基人。根据系统经济学观点,对于所有效用的衡量都应当建立在系统需求理论之上。不同层次的需求决定了不同层次的效用,不同层次之间的效用是无法直接比较的,更不可能直接加总。

 

我们认为,任何时代都具有符合自己时代精神的社会价值观念,由此,从根本上决定了不同个体的目标不可能真正完全独立,一定具有某种程度的交叉重叠。因此,森的假设更接近现实情况。森关于解决“囚徒困境”的思路是一种改进性的方案。解决“囚徒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层级战略。

 

延伸阅读

1、  何正斌(译著):《经济学300年》,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  昝廷全:《产业经济系统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  昝廷全:《系统经济学探索》,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  昝廷全:《系统经济学史记:1985-2012》,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5、  昝廷全:《系统经济学进展:2013-2014》,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http://s10/small/001nwcHlzy6NREYYZ8589&690  关键词:104" TITLE="【系统思维】(104):个人目标会不会相同   关键词:104"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