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思维】(105):理性预期学派 关键词:105

标签:
财经思维系统 |
分类: 系统思维 |
【系统思维】公众微信推送文章(105):理性预期学派
微信平台推送文章:
20世纪80年代在经济学界发生了一次所谓的“理性预期革命”,由此创建了理性预期学派。理性预期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罗伯特卢卡斯(1937-)荣获了1995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我们知道,凯恩斯主义的兴起是对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的一场革命,其主要特征是通过强调需求管理引入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理性预期学派是对“凯恩斯革命”的“革命”。理性预期学派从本质上论证了凯恩斯国家干预政策的无效性。理性预期学派对凯恩斯理论的批评主要是通过建立新古典经济学的宏观分析模型进行的,从本质上讲仍然是新古典主义的。
凯恩斯主义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批评主要是从经济当事人不可能具有做出最优决策的完全信息开始的,其有力证据就是社会上存在“非自愿失业”。所以,凯恩斯另辟蹊径,从消费倾向、货币流动偏好和资本边际效率三大规律入手来说明引入政府干预的必要性。理性预期学派认为,经济当事人所获得的信息可能是不全面的,但是,不论个人、企业还是国家都是在同样的信息背景下预期未来,所得出的预期结果趋向一致,不会犯系统性错误。政府参与经济也是建立在预期基础之上,政府的行为本身也会成为公众预期的一个对象,国家并不会比其他经济当事人占有更多的优势,当然也不会比其他经济当事人做的更好。引入预期之后,经济当事人以充分的信息为依据,对未来的经济形势进行理性预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决策。这是一种考虑相关关系和长期、整体因素之后做出的决策,有别于根据当时情况做出的随机决策。从这个意义上讲,具有理性预期的经济当事人是从宏观决策微观,从长期决策短期,从总量来决策个量,由此弥补了新古典经济学没有宏观理论的不足,并且建立了宏观理论的微观基础。
根据系统经济学观点,国家和个人与企业处在不同的系统层级上,其决策需要不同的信息基础,其特征尺度也各不相同。因此,理性预期学派认为的所有的经济当事人,包括个人、企业和国家,都是在相同的信息基础上进行预期的,进而认为国家并不占优的观点混淆了不同层次的区别。由于特征尺度的不同,个人和企业的长期预期对国家来说可能仍是短期的。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国家根据宏观信息所作出的关于公共服务的预期和决策是个人和企业很难预期到的,但却对其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例如,中国政府最近关于“一路一带”的决策可能是很多企业在此之前都没有预期到的,但却对相关企业和行业具有重要影响。根据系统经济学关于不同层次之间关系的原理,我们认为,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国家提供宏观预期和宏观信息,经济当事人(个人和企业)进行微观决策”。
延伸阅读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