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昝廷全
昝廷全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813
  • 关注人气:42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系统经济学的沃土(将载《纸上人生》)

(2010-12-17 10:59:27)
标签:

教育

   《晏子使楚》中有这样一段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一颗种子只有在它适合的土壤里才能茁壮成长,同样的道理,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

如何界定系统经济学的适用范围呢?我们不妨从经济元(即经济系统中参与经济活动的个体)的维度来说明这个问题。为便于理解,我们建立一个关于经济元数量n的数轴:很自然地得到(n是自然数)。在数轴上取两点,分别设为n1和n2,其中,n1是一个比较大的数,而n2是一个充分大的数。于是,数轴被分成了三个区间:(1)、(0,n1],对应于n不够大的情况;(2)、(n1,n2),对应于n比较大的情况;(3、)[n2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o/Application%20Data/Tencent/Users/34509086/QQ/WinTemp/RichOle/W}VP~~TFSHG846UL7{UZ9)1.jpg),对应于n充分大的情况。

    当经济系统中经济元的数量充分大,即n>n2时,符合经济学中的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特征,大量买者和卖者的存在,使得任何一个或几个经济元的组合产生的影响力都可以被忽略不计,任何个体的作用为零,每个经济元只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收者(price taker),他们无法通过自身的买卖行为来影响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更无法影响市场供求平衡后形成的均衡价格。对于单个企业而言,供应曲线不再是一条向上倾斜的直线(消费者购买量越多,产品价格越高),而是变成一条对应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水平直线(无论购买多少,价格是唯一的),此时,价格外化成一种所谓的几何参数,对购买决策不起作用。当n很小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比如,市场上某产品只有2个购买者,一个人放弃购买该产品,意味着企业将直接损失一半的市场,此时其中任何一人的作用都将对市场价格产生很大的影响。

    1874年由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Walras)创立的一般均衡理论(General Equilibrium Theory)正是基于经济系统中有充分多的参与者的前提假设。而后,由阿罗(Arrow)和德布鲁(Debreu)用拓扑学中的不动点定理证明了一般均衡状态的存在,一般均衡理论经萨缪尔森、希克斯等人逐渐延伸完善至今已经成为了西方经济学中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当经济系统中经济元数量落在[n2,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o/Application%20Data/Tencent/Users/34509086/QQ/WinTemp/RichOle/W}VP~~TFSHG846UL7{UZ9)1.jpg)区间时,用一般均衡理论是非常合适的,n充分大是该理论的生存土壤。

    通常认为,当n落在n2左边的区间中即n是有限个时,每个经济元的作用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不可忽略,善于研究经济元间相互作用的博弈论都是有力有效的分析工具。其实,进一步研究发现,如果引入比较大的数n1细分该区间后,博弈论真正的应用价值体现在博弈参与方数量n不够大时,即(0,n1]区间。当n较大时,博弈论的很多研究方法如博弈树、收益矩阵等都会变得过于复杂,即使可以借助计算机分析工具也会由于“计算复杂性”的问题在技术上无法实现。

    纵观博弈论的发展历史,其最漂亮的结论往往是在博弈参与方n较小时得到的,如经典的“囚徒困境”、“智猪博弈”等,这些结论被成功地应用在了经济、政治、管理中,其实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决策问题都是这种博弈。20世纪初期是博弈论的萌芽阶段,1928年冯·诺依曼(Von Neumann)的最小最大定理为从游戏和竞赛中引申出的二人零和博弈提供了解法;1944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Morgenstern)共著的划时代巨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将二人零和博弈推广到n人博弈结构,形成了博弈论的基本理论体系。纳什(Nash)的论文《n人博弈的均衡点》(1950年)和《非合作博弈》(1951年),提出了博弈论中极其重要的纳什均衡概念。随后在美苏冷战的背景下,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军备控制专家托马斯•谢林(Thomas Schelling)将博弈论作为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应用于社会科学问题中,在《冲突的战略》一书中提出了用于解决冲突的独到见解。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正是将博弈论应用在处理军事问题上的成功案例,而谢林本人也因此奠定了在该领域的权威地位,并于2005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然而,在现实经济中,经济元的数量并非博弈论研究的n不够大,也并非一般均衡理论和完全竞争模型中假定的n充分大,更现实的情况是经济元的数量落在了n比较大的范围内,即前面提到的(n1, n2)区间。这时,我们需要考虑经济系统的“结构”,不只要考虑组成经济系统的经济元之间的个体相互作用。也就是说,被博弈论研究排除的“联盟”问题反而应当成为研究得重点。这也正是系统经济学研究的广阔天地。该理论以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黑箱化经济元内部的具体情况,而将注意力集中于研究经济元之间的关系,无疑是与这片沃土最相匹配的理论种子。

    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科斯(Ronald Coase)2010年7月在芝加哥会议前夕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指出,“应该将市场经济视为一种类似于人体的有机体系,有不同的组成部分。但所有这些部分都是以复杂的方式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经济学家应该把经济当成一种系统来研究。至少这是我的想法。我们已经研究了经济中的不同部分,但要理解整个系统的运行机制,我们需要把不同部分整合在一起。但这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①]实际上,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们就开始了这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①] 摘自“自由的‘理念市场’至关重要”,《财经》杂志,2010年第15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