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庄子》4人世间(下)
(2020-01-30 09:58:44)
标签:
本心道德经佛学灵性文化 |
分类: 道德经 |
4、人间世(下)
【原文】
“言者,风波也;行者,实丧也。夫风波易以动,实丧易以危。故忿设无由,巧言偏辞。兽死不择音,气息茀然,于是并生心厉。剋核大至,则必有不肖之心应之,而不知其然也。苟为不知其然也,孰知其所终!故法言曰:‘无迁令,无劝成,过度益也’。迁令劝成殆事,美成在久,恶成不及改,可不慎与!且夫乘物以游心,讬不得已以养中,至矣。何作为报也!莫若为致命,此其难者!”
【解】
“不过我还是把我所听到的道理再告诉你:在外交上来说,凡是近的,私人之间感情相处得非常好,远距离的用寓言传达,一定有智慧,传错了就是麻烦。传达两国的喜怒之言,是天下的难事。两国都高兴地事,一定有溢美之词,两国都愤怒的事情一定是恶言相向。溢美之词一定有妄语,不真实人家会不信,传话的人就遭殃了。平常的话可以传,过分的话不能传,好坏都不能加一点,你能够做到这样,才能保全自己,也能够完成了使命。’用谋略,开始是阳面的,后来必然会是坑人害人的阴面的,到了极点就是大耍阴谋。正常饮酒的人,开始还正常,到后来常常就一片混乱,大失礼仪,达到极点时则放纵无度。事情也是同理,人们之间的交往,开始不了解还好,时间久了看出对方的毛病就鄙视对方,开始的时候简单,后来就不好说话了。
“说一句话像风吹波浪,落实起来一定会有所丧失。一句话说不对,可能就引来战争。所以,惹人生气了,都是言辞虚伪惹的。动物被宰杀的时候拼命地嗷叫,在断气那一刻,仇恨就从心中发射出来。对别人太苛责必然有别人对你的不肖来相应,你也没觉察。若果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结果出来,报应出来就明白了。所以故人言:‘不要迁怒与人,不要勉强人成功。不要求自己过度地要求别人也是不行的。’迁令、劝成都会坏事,好事多磨,坏事易成,难道不该谨慎吗?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做任何事都是在证道, 这就行了。做事是命之所在,义之所在,不得已而为之,有了这样的认识,就没有畏难情绪了。
【原文】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之!积伐而美者以犯之,几矣。汝不知夫养虎者乎?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决之之怒也。时其饥饱,达其怒心。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者,逆也。
夫爱马者,以筐盛矢,以蜄盛溺。适有蚉仆缘,而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
【解】
蘧伯玉说:“问得好啊!要警惕,要谨慎,首先要端正你自己!表面上迁就他,心里不认可。虽然是这样,就与和还是有后患的,迁就还不能陷进去,不认可还不能表现出来。迁就把自己陷进去了,心里的不认可表现出来了,为了求知名度,向人家宣传自己,那你就是为妖作孽。太子幼稚你就幼稚,太子傻你就傻,太子没谱你就没谱,能圆融就没错了。
你不了解那螳螂吗?奋起它的臂膀去阻挡滚动的车轮,不明白自己的力量全然不能胜任,还自以为才高很有力量。警惕呀,谨慎呀!经常夸耀自己的才智触犯了他,就像这样!你不了解那养虎的人吗?他从不敢用活物去喂养老虎,因为他担心扑杀活物会激起老虎凶残的怒气;他也从不敢用整个的动物去喂养老虎,因为他担心撕裂动物也会诱发老虎凶残的怒气。知道老虎饥饱的时间,通晓老虎暴戾凶残的秉性。老虎与人不同类却向饲养人摇尾乞怜,原因就是养老虎的人能顺应老虎的性子,而那些遭到虐杀的人,是因为触犯了老虎的性情。
爱马的人,以精细的竹筐装马粪,用珍贵的蛤壳接马尿。刚巧一只牛虻叮在马身上,爱马之人出于爱惜随手拍击,没想到马儿受惊便咬断勒口、挣断辔头、弄坏胸络。意在爱马却失其所爱,能够不谨慎吗!”
匠石归,栎社见梦曰:“女将恶乎比予哉?若将比予于文木邪?夫柤梨橘柚,果蓏之属,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此以其能若其生者也,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击于世俗者也。物莫不若是。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而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
匠石觉而诊其梦。弟子曰:“趣取无用,则为社何邪?”曰:“密!若无言!彼亦直寄焉,以为不知己者诟厉也。不为社者,且几有翦乎!且也彼其所保与众异,而以义喻之,不亦远乎!”
【解】
子綦曰:“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于此其大也。嗟乎神人,以此不材!”宋有荆氏者,宜楸柏桑。其拱把而上者,求狙猴之杙者斩之;三围四围,求高明之丽者斩之;七围八围,贵人富商之家求椫傍者斩之。故未终其天年,而中道之夭于斧斤,此材之患也。故解之以牛之白颡者与豚之亢鼻者,与人有痔病者不可以适河。此皆巫祝以知矣,所以为不祥也。此乃神人之所以为大祥也。
【解】
南伯子綦在商丘一带旅游,看见一棵奇怪的大树,上千辆驾着四马的大车,荫蔽在大树树荫下歇息。子綦说:“这是什么树呢?这树一定是特殊材料做的!”仰头观看大树的树枝,弯曲的树枝不可以做栋梁;低头观看大树的树根,树干皮裂,也不能做棺椁;用舌舔一舔树叶,口舌溃烂受伤;用鼻闻一闻气味,解恶心的妖吐三天。
子綦说:“这果真是什么用处也没有的树木,以至长到这么高大。唉,神人就像这不成材的树木!”宋国有个叫荆氏的地方,很适合楸树、柏树、桑树的生长。树干长到一两把粗,可以用来做抓猴子的机械,就砍了;当长到三围四围时,可以做大房子的门框,就砍了;再长大一点,长到七围八围时,可以拿来做匾了,贵人富商之家就把它砍了。所以它们始终不能终享天年,总是半道上被砍伐的短命,这就是材质有用带来的祸患。因此古人祈祷神灵消除灾害,总不把白色额头的牛、高鼻折额的猪以及患有痔漏疾病的人沉入河中去用作祭奠。这些情况巫师全都了解,认为他们都不吉祥的。世人认为不吉利,在上天看来是大吉大利。
【原文】
支离疏者,颐隐于脐,肩高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胁。挫鍼治繲,足以餬口;鼓荚播精,足以食十人。上征武士,则支离攘臂而游于其间;上有大役,则支离以有常疾不受功;上与病者粟,则受三钟与十束薪。夫支离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又况支离其德者乎?
【解】
有个名叫支离疏的人,两腮贴近肚脐,肩膀长得比头顶高,五官仰起,两髀同腰相连,长得不像个人形。他给人缝衣浆洗,足以糊口;又替人筛糠簸米,足可养活十口人。国君征兵时,支离疏捋袖在征兵人面前走来走去;国君有大的差役,支离疏因身有残疾而免除劳役;国君向残疾人赈济米粟,支离疏还领得三钟粮食十捆柴草。像支离疏那样形体残缺不全的人,还足以养活自己,终享天年,又何况像支离那样的德行呢!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解】
孔子去到楚国,楚国隐士接舆来到孔子门前,说“凤鸟啊,凤鸟啊!你运气不好,怎么那么倒霉,到这个衰世来。你所希望的世界,一个已经过去,永远也看不见了,一个还没有来。太平盛世,就是圣人的时代,当天下乱了,需要圣人出来救世。现在这个乱世,活下来就不错了。幸福就像羽毛一样难以把握,艰难痛苦像大地一样,你始终离不开它的。算了吧,算了吧。你来传播道德,太危险太危险了。这是以为自己高明,画个圈自己在里面转。这就像走在荆棘路上,嘴里念着咒语,别伤着我,我走的曼别伤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