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庄子》3、养生主
(2020-01-28 15:43:21)
标签:
本心道德经佛学灵性文化 |
分类: 道德经 |
【题解】
修身养性,养神才是养性,性者,生之主也。明心见性才能养生,本性是生机。养护肉身都没达到养生的层面,都不能叫养生。
【原文】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生命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势必体乏神伤,既然如此还在不停地追求知识,那就十分危险的了!做了善事不在意名声,做了恶事不在意惩罚。去掉分别心,遵从阴阳合一的中道,就可以养护好后天的肉身,养护好先天的天性元神,还可以佛光普照,有益于周边的亲人,当然可以终享天年。
文惠君日:“嘻,善哉!技蓋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閒,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閒,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己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庖丁解牛,讲的是神成长的过程,三年金丹成,最细身心修出来。唯道为微,粗心变为精微的灵光,在自然中行走,无往而不胜。
老聃死了,他的朋友秦失去吊丧,大哭三声便离开了。老聃的弟子问道:“你不是老师的朋友吗?”秦失说:“是的。”弟子们又问:“那么吊唁朋友像这样,行吗?”秦失说:“行。原来我认为你们跟随老师多年都是超脱物外的人了,现在看来并不是这样的。刚才我进去吊唁,有老年人在哭,像父母哭自己的孩子;有年轻人在哭,像孩子哭自己的父母。他们之所以会聚在这里,一定有不想说的不得不说,不想哭的不得不哭。夹杂了许多小我在里面,根本不是自然的。他们都忘掉了人是受命于天的道理,古时候人们称这种作法就叫做背离自然而遭的天谴。偶然来到世上,你们的老师应时而生;离开人世,老师顺天而死。安于天理,顺从自然,不需要有悲伤。古时候称自然死亡叫做自然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