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尹子《文始真经》今译24

(2019-01-23 08:28:42)
标签:

本心

道德经

佛学

灵性

文化

分类: 道德经

第六章

(原文):曰:耕夫習牛則獷,獵夫習虎則勇,漁夫習水則沈,戰夫習馬則健。萬物可為我,我之一身,內變蟯蛔,外烝蝨蚤,瘕則龜魚,痪則鼠,我可為萬物。

翻译:耕种之夫,使牛久,变得刚悍,猎夫逐杀虎豹久,变得性勇猛大胆。渔夫能沉水取物,征战之夫,能矫捷轻健。万物可以成为我,我之一身,内有蛔虫,外有跳蚤,身上长的疮能养出龟鱼,养出老鼠螳螂,这就是我可为万物。有我,则物为我,我为物,无我,则造化莫能移

第七章
(原文):曰:我之為我,如灰中金,而不若礦砂之金。破礦得金,淘沙得金,揚灰終身,無得金者。

翻译:我之为我,就像灰中之金,不像矿石中的金。从矿石、矿砂中淘出的金,去掉灰尘,黄金永存。无得其金,喻心本无我,若六尘净尽,心复真空,我本无我,因境妄立。

第八章

(原文):曰:一蜂至微,亦能遊觀乎天地;一蝦至微,亦能放肆乎大海。

翻译:一个小蜜蜂也能遨游天地,一只小虾也能放任于四海。人虽微小,也能了大道。

第九章

(原文):曰:土偶之成也,有貴有賤,有士有女。其質土,其壞土人哉。

翻译:泥塑塑成人像,或为官人,或为奴仆,或为男子,或为女人,贵贱男女都是泥土,人迷假合,妄分贵贱男女。

第十章
(原文):曰:目自觀目,無色;耳自聽耳,無聲;舌自嘗舌,無味;心自揆心,無物。眾人逐於外,賢人執於內,聖人皆偽之。

翻译:目是根,色是尘,目离尘返照,方悟目本清静,目无色也。耳是根,声是尘,耳离尘返听,方悟耳本清静,耳无声。舌是根,味是尘,舌离尘返尝,方悟舌本清静,舌无味。心是根,物是尘,心离尘返观,方悟心本清静,心无物。一切众生,逐外迷真,贤人执内迷真,圣人外不染六根,内不染六识,圣人不内不外。

第十一章

(原文):曰:我身五行之炁,而五行之炁,其性一物,借如一所,可以取水,可以取火,可以生木,可以凝金,可以變土。其性含攝,元無差殊。故羽蟲盛者,毛蟲不育,毛蟲盛者,鱗蟲不育。知五行互用者,可以忘我。

翻译:人身五脏之气,肝,木气,心,火气,肺,金气,肾,水气,脾,土气,五气内藏着精神魂魄意,五神归于本性,五气朝元。五行合一了,神火、精水、魂木、魄金、意土本来在五个方位,现在都在头顶的金丹里。在一个地方,可以取火,可以取水,可以生木,可以凝金,可以变土。一性统摄五行,没有差错。羽虫属火,毛虫属金,火旺时,金不生。毛虫属金,鳞虫属木,金旺时,木不生。知道五行互用,精不生则神魂魄意皆不生,意不生则可以忘我。道为五行之祖,本性为五神之源。

第十二章

(原文):曰:枯龜無我,能見大知;磁石無我,能見大力;鐘鼓無我,能見大音;舟車無我,能見遠行。故我一身,雖有智有力,有行有音,未嘗有我。

翻译:干枯的龟壳无我,可以预测,见无形的大知。磁石无我,能见大力。钟鼓无心,撞之其声远振,能见大音,舟车无心,因水因牛致远,能见远行。所以,我一身身虽有知有力,有音有行,未尝有我。圣人无心,无知无不知,无力无不力,无音无不音,无行无不行,顷刻游遍十方,无我之道,尽善尽美也。

第十三章
(原文):曰:蜮射影能斃我,知夫無知者亦我,則溥天之下,我無不在。

翻译:如鳌一样的水虫,沙射人影,能令人死。影本无知,水虫射影能令人死,所以,知是我,不知也是我。则广大的天下,我无处不在。无我之我,即是妙道,妙道无所不在。

第十四章

(原文):曰:心憶者猶忘饑,心忿者猶忘寒,心養者猶忘病,心激者猶忘痛。苟吸炁以養其和,孰能饑之;存神以滋其煖,孰能寒之;養五藏以五行,則無傷也,孰能病之;歸五藏於五行,則無知也,孰則痛之。

翻译:沉浸在回忆里的人能忘了饥饿,正在生气的人会忘了寒冷,心有定力的人能忘记疾病,正在激动的人会忘了疼痛。如果能吸先天一气,谁能感觉饿呢?神在冷了会自动起火,谁还能觉得冷呢?五行养五脏,五气氤氲,百病不生,谁能有病?了道无心,心肝脾肺肾,归属火木土金水,忘其知识,白刃临项,不惧不痛,饥寒病痛,有我而难逃,了道无心,超饥寒病痛之苦。

第十五章
(原文):曰:人無以無知無為者為無我。雖有知有為,不害其為無我。譬如火也,躁動不停,未嘗有我。

        翻译:人不要以无知、无为为无我,虽然有知有为,也不妨碍其为无我。殊不知无知无不知,无为无不为比如火,躁动不停,未尝有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