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韩金英
韩金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3,240
  • 关注人气:10,66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尹子《文始真经》今译22

(2019-01-21 09:18:50)
标签:

本心

道德经

佛学

灵性

文化

分类: 道德经

第十二章

(原文):曰:賢愚真偽,有識者,有不識者。彼雖有賢愚,彼雖有真偽,而謂之賢愚真偽者,繫我之識。知夫皆識所成,故雖真者,亦偽之。

翻译:世间的贤愚真伪,有能识破的,有不能识破的。他虽然有贤愚真伪,认为贤愚真伪的,是我的意识。那些都是意识的产物,所以虽然真,也是假的,妄识不是真心。

第十三章

(原文):曰:心感物,不生心生情,物交心,不生物生識。物尚非真;何況於識;識尚非真,何況於情。而彼妄人,於至無中,執以為有;於至變中,執以為常。一情認之,積為萬情;萬情認之,積為萬物。物來無窮,我心有際,故我之良心受制於情,我之本情受制於物。

可使之去,可使之來,而彼去來,初不在我。造化役之,固無休息。殊不知天地雖大,能役有形,而不能役無形;陰陽雖妙,能役有氣,而不能役無氣。心之所之,則氣從之,氣之所之,則形應之。猶如太虛於一炁中變成萬物,而彼一炁不名太虛。我之一心,能變為氣,能變為形,而我之心無氣無形。知夫我之一心無氣無形,則天地陰陽不能役之。

翻译:心本无生,心感物不生心生情识。物与心交流,不生物而生妄识。物尚且不真,何况在物上产生的识就更不真。妄识就不真,何况在妄识上产生的情绪就更不真。而迷妄之人,在本来无一物之中,忽生妄识,坚执为有,在至变中,执着为恒常变的。生一迷情,积累为万情,一个妄情,不觉是妄,错上加错,积累了无边的错。妄念生妄境,积为万物。万物来是无穷无尽的,我的心是有限的。本来真心是无限的,因为妄念、妄境堆满了,在心中设置了无数的障碍,限量边际,迷染万物。使我本来的心受制于情,我本来的情受制于物。

本来是反过来的,我的本心可以驾驭情,驾驭物,现在是百姓拘了大臣,本末倒置了。情于物的来去,最初不在我,是造化驱使的,没完没了。五行相生,喜怒思忧恐,五情迷妄,落于五行造化。殊不知,天地虽大,能驱使有形,不能驱使无形,阴阳虽妙,能驱使有气,不能驱使无气。心气心气,心动气动,心动气就动,气动形就应。就像太虚能运一炁变化万物,而一炁不能叫太虚。我之真心,能变为炁,能变为形,而我之真心无炁无形。知道我的真心无炁无形,则天地不能驱使我的真心。心迷被阴阳驱使轮回不已,心悟跳出阴阳,永不轮回。

第十四章
(原文):曰:人之平日,目忽見非常之物者,皆精有所結而使之然。人之病日,目忽見非常之物者,皆心有所歉而使之然。苟知吾心能於無中示有,則知吾心能於有中示無,但不信之,自然不神。或曰厥識既昏,孰能不信。我應之曰:如捕蛇師,心不怖蛇,彼雖夢蛇,而不怖畏。故黃帝曰:“道無鬼神,獨往獨來。”

翻译:人在平时忽然能看见非常之物的玄象,都是精气所凝结导致的。人在病着的时候忽然看见非常之物,都是因为心里有歉疚导致的。既然知道我的心能无中示有,就知道我心也能有中示无。但是不信,就不灵了。或有人说识情是昏昧,看到奇异之事,谁能不信?就像捕蛇的人,心不怕蛇,虽梦见蛇,也不生恐惧。所以黄帝说:道无鬼神,独往独来。鬼是阴,神是阳,道无阴阳,独往独来。悟妙道,鬼神不能测。

第十五章
(原文):曰:我之思慮日變,有使之者,非我也,命也。苟知惟命,外不見我,內不見心。

翻译:我的思虑每天都在变,有驱使它的,不是我是命,命是不知其所以然而然者,是命在运化思虑。能了悟不知所以然而然,是真空之道,则外无我相可见,内无心相可见。我心本空,道非思虑可及。

第十六章

(原文):曰:譬如兩目,能見天地萬物,暫時回光,一時不見。

翻译:就像两只眼睛,能看到天地万物,暂时的一回光,就什么都看不见了。向外看见物,向内回光,就见真空之心。

第十七章
(原文):曰:目視雕琢者明愈傷,耳聞交響者聰愈傷,心思元妙者心愈傷。

翻译:目专视雕琢,时间久了,伤害视力,五色令人目盲。耳专闻五音之响,久听伤害听力,五音令人耳聋。心思诡秘的人,伤害心的智慧。本来妙心,不属六尘。

第十八章
(原文):曰:勿以我心揆彼,當以彼心揆彼。知此說者可以周事,可以行德,可以貫道,可以交人,可以忘我。

翻译:不要以我的心度量别人的心,当以别人的心度量他的心,知道这个说法的人可以运作事物,可以有德行,可以通道,可以有朋友,可以忘我。以无心入世,自利利他,无为而所有的事情都能做得完美。

第十九章
(原文):曰:天下之理,小不制而至於大,大不制而至於不可制,故能制一情者,可以成德,能忘一情者,可以契道。

翻译:天下的事情,小的管不住,就会变大,大的制不住,就会完全失控。人能在一情萌生之时令正而向善,可以成德行。人能于一情萌生之时,照破放下忘之,则与无极妙道契合。为凡为圣,在一情之迷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