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尹子《文始真经》今译21
(2019-01-20 07:36:34)
标签:
本心道德经佛学灵性文化 |
分类: 道德经 |
第六章
(原文):曰:無恃爾所謂利害是非,爾所謂利害是非者,果得利害是非之乎?聖人方且不識不知,而況於爾。
翻译:不要拿你所谓的利害是非当真,你所说的利害是非,果然是真的吗,圣人尚且不知,造物窈冥莫测,即使是智慧圆通的圣人,也说不清楚,何况一个不通造化的凡人。利害是非,造物者运化,凡人不可知,所以要放下一切妄想执着。
第七章
(原文):曰:夜之所夢,或昼於夜。心無時生於齊者,心之所見皆齊國也,既而之宋之楚之晉之梁,心之所存各異心無方。
翻译:夜间作梦,或者是白天的事,放到了夜里,说明心没有时间的障碍。人没到过齐国,心能见到齐国的景象,既而宋国、楚国、晋国、梁国,人没到,但是心能见到。说明心无方位。也就是说,本来妙心,没有时间空间的局限。
翻译:善于射箭的人,以弓为法则不以后羿为法则,善于划船的人,以船为法则不以大力神奡为法则。善悟本来妙心的人以悟为法则不以圣人为法则。心以悟为法则,可以超过圣人。
(原文):曰:是非好醜,成敗盈虛,造物者運矣,皆因私識執之而有,於是以無遣之猶存,以非有非無遣之猶存,無曰莫莫爾,無曰渾渾爾猶存。譬猶昔遊再到,記憶宛然,此不可忘不可遣。善去識者,變識為智。變識為智之說,汝知之乎?
曰:想如思鬼,心慄思盜,心怖曰識。如認黍為稷,認玉為石者,浮游罔象,無所底止。譬睹奇物,生奇物想,生奇物識。此想此識,根不在我。譬如今日,今日而已,至於來日想識殊未可蔔,及至來日,紛紛想識,皆緣有生。
曰想曰識,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識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胸中之天地萬物亦然。知此說者,外不見物,內不見情。
翻译:好坏、成败都是造物主的运作,都是因为自己执着一个妄想造成的。于是以无去掉妄识,无也是一个识,还是没去掉。以非有非无去妄识,还有非有非之识在。说没有还有浑然无在。就像昔日曾游之境,今日再到,忽然记忆,旧之识宛然尚在,终不能忘,不可排遣。善去妄识的人,转识为智。转识为智之说,你知道吗?
想就像思虑鬼,想到被偷心战栗,心恐惧叫妄识。就像把黍当成了稷,把玉当成了石。胡乱的幻想,没完没了。就像看到奇异之物,生奇物想,生奇物识,有此想、此识原因不在我。比如今天从早到晚,今天已经过了,至于以后的想识还不能预知,及至来日,随事物旋生种种想识,都是因缘分而生。
说想识,就像犀牛望月,月亮的形状正好照在牛角上,就生出了月亮开始的形状是牛角的认识。而真正的月亮开始的形状,还没有牛角那么大。对天地万物的认识,都是一个道理。人能知道这个比喻,就该外不见物,内不见情。本来妙心元无情识,皆因心迷,妄生情识。
(原文):曰:物生於土,終變於土,事生於意,終變於意。知夫惟意,則俄是之,俄非之,俄善之,俄惡之。意有變,心無變,意有覺,心無覺。惟一我心,則意者,塵往來爾,事者,欻起滅爾。吾心有大常者存。
翻译:万物生于土,万物终尽之时,复变为土。土在脾神为意,万事生于意,死于意。只有这个意识,一会儿是是,一会儿是非,一会儿是善,一会儿是恶。意识总变来变去,心是不变的。意识有知觉,心是没有知觉的。唯有我的真心是不动的,而意识像尘埃一样起起落落,事物变来变去。本来妙心,广无边际,越古今而无有变异,心之大常御意之小变。
(原文):曰:情生於心,心生於性。情波也,心流也,性水也。來幹我者,如石火頃,以性受之,則心不生物浮浮然。
翻译:情绪生于意识,意识生于本性。情是波,意识是流,本性是水。万物来干扰我,如电光石火,以真空本性受之,则意识不生,物境浮浮然,如太虚之云。明心见性,应变无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