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尹子《文始真经》今译3
(2018-12-28 12:32:56)
标签:
本心道德经佛学灵性文化 |
分类: 道德经 |
第四章
原文曰:不知道妄意蔔者,如射覆盂。高之,存金存玉;中之,存角存羽;卑之,存瓦存石。是乎,非是乎,惟置物者知之。
翻译:迷人不悟妙道,妄以意识猜测妙道,就像猜测蒙着的盂里放着什么东西一样。上智之人,妄以意识猜测妙道,说盂里是金铅玉汞,中智之士,妄以意识猜测妙道,说道是无为清静,保养精神,身轻体健。下智之士,妄以意识猜测妙道,说道是煅炼顽心,一志坚固不移。这三等人,妄以意识猜测金玉角羽瓦石之物,或是或不是,唯有有了体验的人,才能真正了解道。信道不从外得,道由心悟,道是靠生命体验的,没有体验的理论都是假的,道不是妄意卜度而能了解的。
第五章
原文曰:一陶能作萬器,終無有一器能作陶者能害陶者。一道能作萬物,終無有一物能作道者能害道者。
翻译:陶能做万种瓷器,没有一种瓷器能反过来变成陶,伤害陶。道如虚空,窈冥莫测,本自见成,不假修为造作,道运阴阳生成天地万物,但是没有一样事物可以说是道,也没有一样事物可以伤害道。道似虚空,万物怎能害虚空?道生万物,无物能害道。
第六章
原文曰:道茫茫而無知乎,心儻儻而無羈乎,物迭迭而無非乎。電之逸乎,沙之飛乎。聖人以知心一物一道一。三者又合為一。不以一格不一,不以不一害一。
翻译:道是心之体,真空窈冥。心既以真空为体,就该很洒脱没有束缚,事物是心之用,即体即用,应变常寂,万物的发展运作,都是道的显化。上根之人,机锋迅急,得自利利他之妙,当下顿悟。平等普利,遍沙界广演万法,接引中下之人。心一、物一、道一,三一之名,就像太阳的光明,明是体,光是用,名是三个,说的都是一个道。一是体,不一是用,格是度量,不从体生心度量用。无用之用,如空谷传声,应变常寂,即体即用,不以用妨碍体,道是心物如一,体用如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