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的圣人19

标签:
佛学本心道德经文化 |
分类: 道德经 |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慈孝,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抛弃了聪明智巧,对人们有百倍的好处。抛弃了仁义,人们返回到孝慈;抛弃了欺骗和自私,盗贼就消失了。以上三条约束是不够的,要使人们有所从属,外在本色,内心朴实,减少私心和欲望。朴是德一之炁未朴散,素是未染的布,心归于本元的朴素,就是含德之厚,就是赤子之心,见素则识定,抱朴则神全。
人们崇拜圣人,不知道圣人的伟大来自哪里。圣人是发挥他的自性,公而无私,行而无为,他的自性可以无不为。尊道贵德,修德才是入道的唯一途径。抛弃智巧、伪诈,使心回归无心无意的本朴,情欲尘心,一毫不染,人的德就开始淳正,修心炼心就是修德。绝圣弃智,因为识智、技巧淹没了本性,尔虞我诈、争名逐利养成了贪求的恶习,本性被遮盖人就离德失道。道是本性能量自动做的,去掉后天的机心,回归先天的本朴,才能近道。
人们崇拜智巧、仁义,就会存在愚昧、贪婪、卑鄙。阴阳是相对应存在的,人在阴阳二的境界里,人的心灵磁场就会混杂,心神无法安宁。本朴、无心是广大包容的一心,一心就是道,保持一心就是修道。前一篇:内在小孩长成圣人18
后一篇:道德经中的圣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