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的圣人20
(2015-10-20 08:57:21)
标签:
道德经灵性 |
分类: 道德经 |
第二十章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若海,漂兮,似无所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于母。
放弃智巧,回归质朴的人间绝学,是不会让人有忧虑的。赞同与不赞同,善于不善之间有多大差别?道本来是包容一切的,没有分别。这些分别是后天的知识引起的忧虑,忧虑给人带来了恐惧。一般人畏惧的事情,修行人不可不畏。这些荒废了道的风气,至今未止。众人是那样高兴,好像是享受盛宴,眺望美丽的春景。而我却无动于衷,像婴儿还未长成小孩,无忧无虑,逍遥自在无所谓归就。众人都富有,我好像什么都不足。我持有愚人之心,混混沌沌。众人都聪明,我好像糊里糊涂。众人都很警醒,我却昏昏的。我静时像无边的大海,动时疾风无边际。众人都有所作为,我则无所作为。我独异于人,默默无为,异于人而合于天也,混沌合于我,我还归于混沌,叫异于人。混沌之内,惟知其中,母乃中也。昏默之中,采先天精华,含养于内,叫求食于母。
肤浅的知识,使人们抛弃了质朴的道,将养育万物包容一切的道,按人的欲望分割成荣与辱、善与恶,这就给人带来忧郁和恐惧,也干扰了圣人。圣人没有分别心,一般人追求的,正好是圣人回避的。圣人内敛、无知、无欲,谦守万物之母的道性,这是得道的人和俗人的差别。上上为愚,无为往。无为而育德,德而性往,大道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