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文某字为另文一体附释别解的特殊价值

(2016-05-21 20:17:47)
标签:

说文

另解

甲文巳

清华简

史持中


《说文》“巳,巳(已)也,四月阳气巳出,阴气巳藏,万物见,成文章,故巳为蛇象形。”这是照说文某字为另文一体附释别解的特殊价值 字形像它 说文某字为另文一体附释别解的特殊价值(蛇)来说的,但甲骨文地支巳还有怪现象,“巳”不像祀改’等字所从巳那样作说文某字为另文一体附释别解的特殊价值,却写成“子”作说文某字为另文一体附释别解的特殊价值。这跟蛇、跟阳气已出,更就没有什么关系可说了。

说文某字为另文一体附释别解的特殊价值也可说象子无臂而略曲其足。故朱骏声认为象胎儿之形,《说文通训定声·颐部》:“按巳似也,象子在包中形,包字从之。…方生顺出为㐬,未生在腹为巳。”朱駿声正是根据了《说文》“包”字下对其从“巳”部分的解释,《说文九上·包部》:“包,象人褱妊,巳在中,象子未成形也。…巳为子,十月而生”。

“巳”ljɯ 既表包(胞)内胎儿或新生儿,与“子”ʔljɯ 是音义皆近的同根字,互相替代就可以理解了。这表明另解的古义价值有时比本解还高。

 

《说文》“不,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象形。”即使像飞鸟,为什么不指飞而指不,不可信。故郑樵以后多解为象花萼蒂之形,但还是不太像。姚孝遂解为象草根形,就根据《说文》另文“木,从屮,下象其根(希麟《续音义》引说文“下象其根,上象枝也”)。”说的,这与“棓、本”同根,比较可信。

 

清华简《保训》篇记载,文王病重,叮嘱武王书记其训,提到二位前人,一是舜求中、得中,结果不违万姓,能测阴阳顺逆,终于接受帝尧之绪。二是上甲微借中于河(伯),以报有易杀害先王亥之仇,使对方服罪而自身无伤。归中于河后,还志之弗忘,传贻子孙,终受大命。文王反复提了求‘中’的重要,要武王依此努力毋解(懈)。

注释者说“中”为中道,这是一般常解,可指取得解决矛盾的平衡点,但这对此章下半说不通,“中道”可怎么借、怎么还呢?

《说文》本解“中:内也”。这更没有可联系的。

 但《说文》另一字“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正也。”其一体附注另义虽不大明晰,‘史持中’的史实却值得注意。王国维《观堂集林》第一册卷六有《释史》篇,专门考证了这一问题:

“中正,无形之物德,非可手持。然则‘史’所从之‘中’,果何物乎?吴氏大澂曰:史象手执简形,然‘中’与简形殊不类。江氏永《周礼疑义举要》云:‘凡官府簿书谓之中,故诸官言治中受中,小司寇断庶民獄讼之中,皆谓簿书,犹今之案卷也。此中字之本义,故掌文书者谓之史。其字从又从中,又者,右手,以手持簿书也。吏字事字皆有中字,天有司中星,后世有治中之官,皆取此义’。江氏以中为簿书,较吴氏以中为简者得之。顾簿书何以云中,亦不能得其说。案《周礼》大史职:‘凡射事饰中舍筭’,大射仪:‘司射命释获者设中,大史释获,小臣师执中先首坐设之,东面退,大史实八筭于中,横委其馀于中西,又释获者坐取中之八筭,改实八筭,兴执而俟。……’云云。此即大史职所云‘饰中舍筭’之事。是‘中’者盛筭之器也。”

“考古者简与筭为一物。……《说文解字》:‘筭,长六寸,计历数者’,尺二寸与六寸,皆与简策同制。”

“射时舍筭,既为史事,而他事用筭者,亦史之所掌。筭与简策本是一物,又皆为史之所执,则盛筭之‘中’,盖亦用以盛简。简之多者自当编之为篇,若数在十简左右者,盛之於中,其用较便。《逸周书·尝麦解》:‘宰乃承王‘中’,升自客阶,怍筴执筴从‘中’,宰坐尊‘中’于大正之前。’是中筴二物相将,其为盛筴之器无疑。故当时簿书亦谓之‘中’。《周礼》天府 ‘凡官府乡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小司寇‘以三刺断民獄讼之中’,又‘登中於天府’,乡士、遂士、方士‘獄讼成,士师受中。’《楚语》‘左执鬼中’。盖均谓此物也。然则史字从又持中,义为持书之人,与尹之从又持丨(象笔形)者同意矣。”

这样,就把“中”既表示盛筭筹之器与又表盛简策之器统一起来,它又也是筭筹之学与文书档案的象征,这就可以理解了。《山海经·大荒东经》“王亥讬于有易河伯僕牛”郭注:“竹书曰:殷王子亥宾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緜臣杀而放之,是故殷主甲微假师于河伯以伐有易,灭之,遂杀其君緜臣也”。因为当年王亥带着他的僕牛讬于有易、也曾讬于河伯,因此河伯处当有与他相关的书记文档,河伯又是出河图、善筭筹的国家,故殷主甲微不仅假师,还借用了相关文档与筹划人士,才能那么理直气壮足有胜算的成功复仇,并壮大起来。

清华简《保训》的“中”颇难解得完妥,还是王国维大师高明,早年就从‘史持中’一说里给我们留下善解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