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同义连用复合词方言假借的辨识

(2014-05-04 08:39:05)
标签:

文化

语言

杂谈

同义复合

假借

 

    汉语从单音词占优势,发展为双音词占优势,有多种多样复化方式。其中连用同义字来组成复合词也是重要方式之一。这类字既可单用,也可连用,有的原根词(字)很明显,如“土地、道路、门户、人民、骸骨、肌肉、牙齿,思想、艰难、盗窃、过错”,但也有些(尤其方言中)用了假借字,原根词就模糊不清了,还会引起系列误解。

 

    这种情况见于今古文献,甚至是经籍中,以此引起注疏争议。下面举几个例子。

 

    今语“啰唆”,《汉语大词典》把 luo 阴平 列于囉2 [《集韵》麻三利遮切] 下,那是《集韵》解“啰嗻,多言”的。可是语言所《方言调查字表》不认可此音来自麻开三,而把囉唆中的“囉”列于戈合一,并注明其本字是“覼”。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47回、77回都把啰唆写作“覶琐”,并见引于《汉语大词典》覶琐条。此“覶”“琐”二字皆有繁细、琐碎之义,作为语源,音义并合,只是方俗都通用改写为“啰唆”了,实际却是假借字形。《汉语大词典》“啰唆”条列明异体“亦作啰嗦、啰囌”,而未列“覶琐”,自己内部未能做到很好照应。

 

    瓴缶,《墨子·三辩》“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息于聆缶之乐。”毕沅、王念孙都认为“聆”字当改为“瓴”。按王氏并引《淮南·精神》“叩盆拊瓴相和而歌”为证,正是。《说文》缶“秦人鼓之以节歌。”《易经·离九三》“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太阳偏西快亮灯了,还不敲盆唱歌乐乐,到老了空自嗟叹)”,这“瓴缶”也属于同义连用词,表示当时民间陶制的敲击乐器(奥运开幕式误用金属贮冰缶,我已另有博文辩正)。



    葫芦,显与《玉篇》“葫,大蒜”《说文》“蘆,蘆菔”无关,原应是《集韵》模韵“瓠{瓜盧}:匏而圜者。”后一字在经典里常假借写作“廬”。《小雅·信南山》“中田有廬,疆场有瓜,是剥是菹”,此谓剥卢菹瓜,与《易经·剥》“硕果不食……小人剥廬”正同,剥的廬都皆指“{瓜盧}”而非房舍。而瓠字又也作壶,《诗·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断壶”,毛传“壶,瓠也。”断壶也即表剥廬。钱剑夫先生1982曾写《诗“中田有廬”解新探》已指出廬通卢,说即司马相如《子虚赋》觚卢、《尔雅义疏》瓠{瓜盧}、壶卢、也即今言葫芦的省文。其实也是单用、复合皆可,不一定属省文。

 

    嗌喔,《易经·萃初六》“若号,一握为笑”。闻一多《周易义证类纂》认为“一握”是“嗌喔”的假借。《楚辞·九思·憫上》“諓諓兮嗌喔”,谓笑声也。按《韩诗外传》九“一幸得胜,疾笑嗌嗌”。《说文》作“谥,笑貌。”此在《集韵》伊昔切,而乙觉切并收有“喔,喔咿,强笑也”、“嗌,笑声”。后者谐声不合,应也是同义训读为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