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舍舒,徐涂搽”现在字音差别较大,你看这几字连起来,都可以组成一个半文不白的句子了(我屋舍宽展,可从容涂饰),为什么它们却都是从同一个余字得声呢,怎么韵母有y、u与a、e的大差别呢?
“余”字原是“舍”的初文,象屋顶与梁柱,后来才借为第一人称用。但金文即使作我用,有时也写“舍”,可见古时两字音相差不会太大。
“余”的音韵地位是个鱼韵喻四字,上古属鱼部以母。上古拟音研究有最大两个成果,一是鱼部现在
y、u 韵古应读低元音
a,这是1923汪荣宝《歌戈鱼虞模古读考》最先考定的。二是喻四即以母 j 古读边音
[最初高本汉据曾运乾“喻四归定说”拟为不送气d,区别于定母 d 送气是浊塞音(少数字另拟为
b、z),蒲立本1962《上古汉语的辅音系统》改擦音δ,李方桂1971《上古音研究》改拟闪音r⁃,富勵士1967《高本汉上古声母商榷》、王力1980
《音韵学初步》拟边音∗ ʎ⁃,许思莱1974《上古汉语的R和L音》、包拟古1980《原始汉语与汉藏语:建立两者之间关系的若干证据》则改
l。郑张1981《上古音系表解》定上古早期念∗l⁃, 上古後期念∗ʎ⁃]。 这两大成果正好反映在在“余”字上,余字依此其上古音就是
la,而舍字是其带 h 冠音的清音hlaa’。当 l 变ʎ时,hʎ 变成书母(審三)。舍因而读长元音
hjaa,从而变为中古麻三韵。
这也像“车”两读,一在鱼韵,一在麻三,《释名·释车》“车古者曰车 kla,声如居,言行所以居人也。今曰车
khljaa,声近舍,车,舍也,行者所处若居舍也。”也是读近舍的长元音-jaa 变麻三。
“舒”字《说文·予部》虽说是“从舍从予、予亦声”,实际是个双声符字,也常假借写舍,它声母为书母
hla,也与舍同。但因读短元音,而跟予一样入鱼韵。
“徐”是邪母字古音
lja,是 la 的腭化音。当 l 变以母时,lj 因摩擦增强变入浊擦音邪母
zj。韵母是短元音而入鱼韵,从音义看,实际跟“舒”还是是同根词。
“涂”古作塗,它有模韵“同都切”、麻韵“宅加切”二读,麻韵的后来写作“搽”。犹如“荼”也有此二读,而麻韵的后来写作“茶”一样。当年沈兼士和苦茶庵主诗云:“端透于今变澄徹,鱼模自古读歌麻,眼前一例君须记,荼苦原来即苦茶。”
荼塗音l’aa,声母是塞化的 l 变的定母,茶搽音 rlaa,是带 r 冠音的 l 后变澄母。虽然上古都是长元音,无 r
读一等模韵,有 r 后来变二等麻韵 raa,元音因 r 的抑制影响,一直没高化,至今仍保留低元音a。
此外,还有澄母三等“除”l’a,禅母有腭化“蜍”l’ja 也是从余 la 得声的。因是短元音,都读为鱼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