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端午”漫话

(2012-06-23 13:00:41)
标签:

文化

端午

闻一多

图腾祭

杂谈

 

    端午节又到了,温州话叫“重五日、重五节”,自然是指五月五日“五”的重复而言。这跟“二月二、三月三、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都算节一样,可常说的也只“重九”可比“重五”。

 

    《野客丛书》一“今言五月五日曰重五。”五月五日称重五好懂,怎么通称“端午”呢?“端”是开端,初始:《艺文类聚》四引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注“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所以一月称“端月”,初一称“端一”,初五称“端五”,五午同音,因也写作端午。原先是其他月的初五也可称端午的,《容斋随笔·八月端午》“唐玄宗以八月五日生,……,《唐类表》有宋璟《请以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表》,云‘月惟仲秋,日在端午’,然则凡月之五日皆可称端午也”,后来才成了五月端午的专称。

 

    “五午”不但自古同音 ngaa',在历法上,正月建寅则五月正好对“午”。《史记·律书》五月“其于十二子为午”,所以改端五为端午还有历法的根据。以此五月端午又单称“午日”。到明清时又出现“端阳节”的叫法,午时为一日之中的阳气极点,大概取此来替换吧。

 

    端午节最普遍的活动是赛龙舟,吃粽子(角黍),更早还有綵丝系臂等,来源有祭拜纪念屈原、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等说法,可我最信服的还是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所提出的,起源于拜龙图腾祭。其实屈原是在南人图腾祭日愤以身殉的。《淮南子·要略》“各有龙忌”许慎注“中国以鬼神之事曰忌,北胡南越皆谓‘请龙’”,《说苑·奉使》记越国使人说“蛟龙又与我争焉,是以剪发文身,烂然成章,以像龙子者,将避水神也”,既然自饰为龙子,则祭拜龙祖更是重大之节日,竞渡、投粽、错臂等虽有以避蛟龙的记载,实际相反,应如闻一多所说,本皆起源于远古取悦龙祖之旧仪。古人濒水而居,依水而活,试问生活在川泽地区的人有不怕蛟龙(鳄鱼)的吗? 

   

    出于对图腾的敬畏,古时又对“五月五日”这一天很忌讳,称为‘恶日’,有时甚至还弃养当日所产子。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俗称恶月,多禁忌,忌曝床荐席,及修盖房屋”。《宋书·王镇恶传》:“镇恶以五月五日生,家人以俗忌,欲令出继疏宗。(王)猛见奇之,曰‘此非常儿,昔孟尝君恶日生而相齐,是儿亦将兴吾门矣’,故名之为镇恶”。这也原是从怕得罪图腾而产生的原始忌讳来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