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胡”人的原语

(2012-05-30 21:56:46)
标签:

文化

胡人

民族

语源

胡须

杂谈

  “胡”在汉语构词中常指北或西北民族,“胡马、胡骑,胡床、胡笳、胡琴、胡麻、胡桃、胡瓜、胡椒、胡荽”是表明这些事物来源的,还有“胡来、胡闹、胡说、胡言乱语”表示因中原人不理解而觉得其蛮不讲理的言行。

 

    此词最初是战国至汉对匈奴的称呼,战国时赵武灵王就已决意向匈奴学习“胡服骑射”(《赵策》二),秦昭王远早于秦始皇就“筑长城以拒胡”了(《史记匈奴列传》)。并且这“胡”还本就来自“匈奴”的自称,《汉书·匈奴传》载征和四年狐鹿姑单于致汉皇书:“南有大汉,北有强者,天之骄子也”。

 

    《西北民族辞典》解云:“胡,西汉前期对匈奴的称呼,此后逐渐扩大,用它来称呼北方和西域的民族和国家。古汉语中‘胡’有大义,北方少数民族的形体要比中原人高大,所以中原人称之以‘胡’。而‘胡’的北方一些少数民族语音当为ghur,相当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语言中的gur,意为‘联合’、‘团结’。匈奴为许多北方部族联合而成,因而自称为‘胡’。”

 

    其开头一句除“西汉前期”要提前改为“战国”外,还是说得对的,但两语源可都不对,既说是自称,又说因中原人因其高大而称为胡,那到底这语源是胡语还是汉语呢?说“胡”跟gur音近,是据今音 hu 说的,这个今音怎么能用到二千多年前,去解说先秦的胡?这可违背历史成了笑话了,要是这样做也可以,还不如引达斡尔语称人xuu音岂非更近呢(不过此xuu音实际来自鼻尾丢失,那倒本应对‘匈’)! 

    

    “胡”的上古音是gaa。如果看藏文也用kla 称野蛮人、落后民族,用dgra称敌人(波斯也称敌众为kār、kāran),那么还可能读glaa。就此音看来,古突厥语可有 qara 一词,可指人们、所有人(A.阔南诺夫《九世纪突厥鲁尼文字文献语言语法》9章§139)。回鹘西迁葛逻禄所建“喀喇汗”王朝,其可汗就自号qara xaqan,此词本义为“黑色(胡俗崇黑)、强大”。这和说称胡之语源是大,却也接近。

   

    但不是“胡”的汉语义表高大,而是原词 qara 本义就表强大。只是汉人对译时选用了音义兼译的“胡”字。

 

    东汉三国以后,西域印度波斯中亚人来华日多,“胡”又扩及新疆和中亚的白种人,他们的特征是深目多须,所以汉语又增加了“胡须”“胡子”,“胡”古义本指“兽颔下垂肉”(说文:牛顄垂也),《汉书郊祀志》“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颜师古注“胡谓颈下垂肉也”,明指胡不同于须髯。所以“胡须”跟胡原义无关,是借喻于胡人的多须而再造的,产生较晚。

 

    胡人常爱留须,成为络腮胡。因重视胡须,所以阿尔泰语言胡须一词变化很小,从土耳其 sakal到维吾尔、哈萨克 saqal,东裕固 saGal,、蒙古 saxal、满洲 salu,都可断为同源,其中也有kal音。我甚至怀疑它跟藏文头发 skra 也有联系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