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1年发表文章提要(续)

(2012-03-21 11:30:01)
标签:

文化

7.我的语言研究历程,黎千驹主编《当代语言学者论治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4,68-72页 0.5万字
    此为作者对语言学自学、研究的一篇回忆录。


8.汉-侗台语言的词根比较及经籍难点解释,袁鼎生主编《百越论丛》3辑,广西人民出版社,2011.6,1-4页,0.7万字
    语言亲缘研究应着眼于词根的比较。有人否定侗台语言与汉语的亲缘关系,说共同的基本词汇太少,是因为没有找到共同词根的音基,尤其是声基没对好。本文从古汉语文献词语着手,借助侗台语的根词比较,进而解释汉语经典古籍的难点,借此探讨两个语言群团的历史关系。语言比较最好举有文献例证的词,因为其语义和时代明确,在亲属语比较中具有特别意义。


9.吴语的源流及历史记录,《中国语言学集刊》5卷1期,香港科技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2011.9,165-185页,2.2万字
    现在使用吴语方言的上海、浙江、苏南、皖南、赣东北这片毗连地区,先秦都属于吴越两国的土地。但是今之吴语方言,却并非从古吴越土著的语言传承变化来的,其间这片土地上经历过一场重大的语言交替、变迁过程。接替的汉语主要来自楚语,先发展出江东话,唐代才独立成吴语。


10.敦煌《藏汉对照词语》解读及所记的唐五代虚词语音变化,《历史语言学研究》4辑,商务印书馆,2011.12,250-263页, 1.8万字
    本文对敦煌《藏汉对照词语》藏文残卷所记词语,参考各家释文,列出全文解读表,并着重对卷中反映的唐五代时虚词的语音变化进行分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