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发表:回归本真说童心

标签:
育儿童心林克莱特本真李贽 |
分类: 人生漫谈 |
在一档电视节目中,主持人林克莱特采访一名小朋友,你长大后想干什么?小朋友说,要当飞行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你驾驶的飞机在太平洋上空没油了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说,我会先告诉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背着降落伞跳出去。当现场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没想到这位小朋友哭了起来。林克莱特这才发觉,这孩子在引起笑场后满脸的委屈,其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就问他怎么了?小朋友说,我的话还没说完呐。我跳伞出去拿燃料,然后再回到飞机上来。看到这里,现场鸦雀无声,电视里有观众眼眶湿润的镜头闪过。
许多人都把这件事看成是聆听的艺术,意思是要听别人把话说完。其实,这件事传达给人们的远非沟通技巧问题。张晓风教授曾讲过这样一件事:这天临睡前,女儿赤脚站在她面前说,妈妈,我最喜欢的就是台风。做妈妈的心想,台风会给人间带来许多麻烦,而女儿却说喜欢台风。于是就问她为什么?女儿说,因为有一次刮台风时停电了,我去点蜡烛。我拿着蜡烛在屋里走来走去,你说我看起来像个小天使……
将上述两件事联系起来,你就会明白,沟通当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善待童心。人们大多喜欢童趣,因为童趣能够把人们从世俗中唤醒,回归到本真的世界中去,这当然是好事。但是,在很多时候,很多人都以消费童趣为乐事,并以此显示自己的睿智。童趣一类的段子,不仅穿插在谈话类节目中,而且经常见诸书刊和报端。其实,儿童的心灵远比成年人健康。因未被世风世故熏染,他们的心地纯洁,毫无杂质,更值得成年人时常反观自照,找回纯真的自己。所以说,童心可爱可珍,童心可敬可赞,童心可师可鉴。在《道德经》中,老子于多处用童真说事,并提出“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其中的道理非常值得我们体味。“复归”二字,当然不是指生理上的返老还童,而是心理上的返璞归真。
明末杰出思想家李贽曾写过一篇《童心说》的散文,其中有云:“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他认为,要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就必须摈弃虚伪的道学说教。他痛彻地批判道学家都是一伙“失却真心”的人,他们专门说假话,做假事,写假文,把社会变成了“无所不假”的欺诈场所。接下来,他又把“童心说”引入文化领域,认为“童心”即“真心”是文章的直接本源。“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就是说,天下最好的文章,都是作者真性实情的流露,性情已真,则其文无所不真。因此,著书立说写文章都必须秉持“一念之本心”,真诚坦率地表露内心的情感和愿望。把“童心”与解放思想联系起来,与文风乃至社会风气联系起来,应该说是李贽的首创。李贽的理念虽然产生于400多年以前,但至今仍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