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钱能通神
(2015-01-31 15:29:51)
标签:
行贿者行贿张延赏刘铁男张固 |
分类: 世相漫话 |
“钱能通神”这一老话,中国人当不会陌生。细说起来,这可不是一句坊间闲话,而是源于唐人张固记叙的一段历史故实。说的是中唐时期宰相张延赏,早就知道有一大案颇为枉屈,每每提及都扼腕叹息。待到他兼管全国财税收支时,就把负责此案的狱吏召来严加训诫,并责令说,此案拖延得已很久了,十日必须结案。第二天来到府衙办公时,发现桌上有一纸条:出钱三万贯,求你不再过问此案。张延赏大怒,催促狱吏加大复查力度。第三天,纸条又来了:出钱五万贯。张延赏更加恼怒,命狱吏两日结案。第四天,又发现一纸条:出钱十万贯。张延赏叹道,出钱至十万贯,可以买通鬼神了,没有不可挽回之事。我怕惹祸上身,不得不到此为止了。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张固所述“多关法戒,非造作虚辞无裨考证者比。”就是说,张固的记叙并非凭空虚构,有一定的可信度。故实中提到的张延赏累任要职,也不是一个贪财的昏官,其政声朝野皆有定论。他所以不得不接受“钱能通神”这一俗谚所隐含的的魔鬼定律,是因为“出钱十万贯”者绝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其背后必然交织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凭张延赏单枪匹马与其斗法,殊无胜算不说,弄不好反误了卿卿性命,终究于事无补。《红楼梦》中提到的护官符之所以那么“神奇”,道理正在于此。
这就告诉我们:行贿不单是个金钱问题,行贿的背后必然包藏有利益最大化的祸心。不管行贿的价码有多高,但对行贿者或行贿者背后的利益共同体来说,绝不会是亏本的投资,他们总是会以必要的成本赚取更大的利益。中国古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贪官,除了封建制度固有弊漏这一根本原因外,送礼行贿成风无疑是催生和豢养贪官的客观原因。
即便在今天看来,行贿的祸患同样不可低估。年前新华网公开发布的一篇新华时评认为,行贿成本低也是当下我国腐败案件高发的原因之一。行贿者往往期望通过贿赂得到更多的利益,如果犯罪成本很低,一定会促使行贿者铤而走险。分析已发生的案件会发现,一些行贿者并非行贿一个部门或者一次行贿,而是累犯,因为这些行贿者觉得,即使东窗事发,与获得的巨额利润相比,这种犯罪是值得的。另据公开报道说,在刘铁男一案中,向刘铁男父子行贿的至少有三大利益集团,他们所以孝敬刘铁男及其家人、亲信,是为了在铝业这块富矿中获取更大的份额和更多的利润。可是,向刘铁男行贿的多家涉案企业,特别是富甲一方、称霸一方的南山集团,行贿金额高达750多万元,铁证如山,众所周知,却仍能“安然无恙”,不能不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行贿与受贿是政风腐败得以成立的两个共同要件。查办受贿贪官固然重要,但若对行贿者网开一面,仍然难以遏制官场贿风不止的积弊。因此,在查处受贿案的同时,应将行贿者及其利益共同体绑定该案一并查处。香港特区对行贿行为不设起刑点,只要是行贿,不论多寡,都判定为犯罪。这种对贿赂犯罪“零容忍”的态度,值得内地借鉴。折翼而翔,飞之不高;跛足而趋,行之不远。反受贿与反行贿如同鸟之两翼、车之双轮,必须并驾齐驱,合力推进,才能增强法律效应的打击力度。左支右绌,严此宽彼,恐风头过后,行贿之弊仍将复发作祟,继续败坏国家和社会风气。对行贿者及其利益共同体知情不咎,搁置不问,祸莫大焉。只斫朽木,不灭蛀虫,焉能保证“国家森林”长青?(文/王兆贵)
附注:本文发表在《大公报》大公园副刊,署名贝一中,责任编辑孙嘉萍。广东《花卉》杂志2015年第3期花间漫步栏目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