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汇报发表:黄金盒里盛红雪

标签:
红雪紫雪腊八粥面脂大臣 |
分类: 史海漫游 |
提起腊八,人们首先会想到喝“腊八粥”、泡“腊八蒜”。
相传因释尊成佛于十二月初八,所以“腊八粥”又被称作“佛粥”。喝腊八粥的民俗,盛于宋朝。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腊月八日这天,东京“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陆游“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说的正是布施佛粥的民俗;清代李福“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说的则是腊八粥的由来。道光帝还曾以《腊八粥》为题写过一首律诗:“一阳初复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应节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童稚饱腹庆升平,还向街头击腊鼓。”可见当年腊日庆典之盛况。总之,自宋代始,喝腊八粥成为僧俗合一的岁末传统风习,一直延续至今。只不过,今人很少到庙里喝粥了,自家可以加工,或是到超市买半成品回来蒸煮。那么,在此之前的唐代,岁末节令又有什么讲究呢?
唐代佛教盛行,却未见“佛粥”风行,只有腊日之祭,尚无“腊八”之典。明人赵大纲在《杜律测旨》中说,“唐以大寒后辰日为腊”。腊日放假三天,举行腊祭:祭祀神明和祖先。腊日之际,皇宫有恩赐百官的惯例,史称“腊赐”。据我浏览所及,仅《全唐文》中记载的臣子对腊赐的谢表、谢状,就不下30条之多,其中涉及的礼品种类,有口脂、面脂、腊脂、红雪、紫雪、澡豆、面药、香药、银饼子、官服、新历书、钟馗画等。每位大臣所受腊赐并不完全相同,其中尤以口脂、面脂、红雪、紫雪、历书居多。腊赐之举,在唐代的诗文中也屡有提及。如,晚唐文人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记载:“腊日赐北门学士口脂、腊脂,盛以碧镂牙筩。”杜甫《腊日》诗云:“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刘禹锡《代谢历日面脂口表》:“中使霍子璘至,奉宣圣旨……兼赐臣墨诏及贞元十七年新历一轴、腊日面脂、口脂、红雪、紫雪并金花银合。”王建在其洋洋洒洒的《宫词》中,详细描绘了包装、勅封和派发腊赐红雪的场面:“黄金合里盛红雪,重结香罗四出花;一一傍边书勅字,中官送与大臣家。”宫女们将盛在黄金盒里的红雪,用香罗彩带纵横缠绕,重叠结为四出花样,并一一旁批表示御赐的“敕”字,再由中官(亦称内侍、中使,即宦官)送到诸位大臣家中。
“黄金合里盛红雪”,高贵、冷艳、奢华,恰与郭震的“碧玉盘中弄水晶”集句为联,堪称绝世妙对。不过,这红雪、紫雪之类的赠品,感觉上漫溢着香闺脂粉气,难怪今天的读者大惑不解:年末岁尾,皇帝向大臣赐官服、送历书很正常,赠脂粉算怎么回事啊?探究起来,这些物件确与护肤有关,但却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化妆品。准确地说,应属于洗理、护肤之类保养药品。中医药研究人员认为,雪剂是传统中成药的一种剂型,因其形态类似雪状结晶而得名。由于这种药剂的原料和成分不同,炮制出来的色泽也不相同,所以有红雪、紫雪、碧雪等名称。岁末御赐这些保健药品,可能与冬春之际流行疾病及其养生需要有关。
据唐代《外台秘要》记载,紫雪的配方含有石膏、寒水石、磁石、滑石、犀角 、羚羊角、麝香、沉香 、丁香 、青木香
、玄参、升麻、甘草、朱砂、芒硝等十几种药物。作为中医处方药,用于防治热毒的紫雪,已被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至今仍在沿用。另外,粉、霜、膏、露、丹、硝、散等,也是中成药的常用剂型。《红楼梦》第六十回“茉莉粉替去蔷薇硝,玫瑰露引出茯苓霜”,回目中提到的茉莉粉、蔷薇硝、玫瑰露、茯苓霜,并非每日必备的化妆品,而是属于带药性的保健品,是从植物中萃取精华,加上祛除疠疴的药石配制而成,同唐代的红雪、紫雪等制剂相类似。其中,玫瑰露、茯苓霜应是滋补品,茉莉粉和蔷薇硝则是用于清热、解毒、祛斑、除癣的非处方药,或者说是民间偏方。归根到底,都是具有美容养颜功效的方剂。
唐代大臣写给皇上的谢表、谢状,对腊赐的赞颂多有“雕奁既开,珍药斯见”“香膏凝润于宝器,上药秘重于仙方”“顿光蒲柳之容,永去疠疵之患”一类的词句,也可证明宫廷所赐的红雪、紫雪、口脂、面脂等,属于具备中药功效的护理品。话又说回来,化妆品与药品原本同源、同质,两者之间多有相通之处,很难绝然分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什么要对保健品、化妆品进行抽检,应该也是这个道理。
《全唐文》卷四百四十四《谢敕书赐腊日口脂等表》云:“中使某至,伏奉敕书,宣慰臣及将士等,并赐臣母申国太夫人口脂一合,面脂一合,澡豆一贴,并赐臣温香一合,兼赐将士口脂等”。受赐对象中有大臣,有将士,有命妇,由此可见,宫廷腊赐并非专为女眷,而是男女通用。赐给边关将士口脂,显系用于防治口唇皲裂的药物,视作唇膏未尝不可,但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美容化妆品。面脂、面药等亦应作如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