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公报:卸下不需要的东西

(2009-07-01 09:03:50)
标签:

文学原创

人生感悟

随笔杂谈

香港大公报发表

分类: 人生漫谈

卸下不需要的东西

 

  曾有人请教罗丹,怎样才能把大理石雕刻成那么传神的雕像。他回答说,“这很简单。你拿来一块大理石,把不需要的统统砍掉。”这话说得确实“很简单”,也有点幽默,细细想来却不无道理。
  我们知道,雕刻技艺本身,并非这么简单。然而,“把不需要的统统砍掉”,却说尽了这项创造性劳动的全部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罗丹是深得要言妙道的。其实,人生也是一门艺术,同样讲求删减冗余之道,卸下不需要的东西。
  当初我们来到世上,本来是赤条条兮无一物。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的挂碍也逐渐多了起来。看到什么都是新鲜的,都以为是自己需要的,什么都想收藏,什么都想保留。在物资短缺的年代,也许还感觉不到这样的生活习惯有何繁复和累赘。但当时代的列车将我们载入新的世纪,带进物欲横流的市场大海,人们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都被充分激活了,异乎寻常地昂奋起来。随后,便出现了房奴、车奴、卡奴等被消费异化了的怪现象,繁复和累赘之感也相伴而生。
  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现代工业流水线正源源不断生产出海量商品。这些五花八门的东西,除了包装愈益华丽、功能有所延展外,无非是衣食住行用品的花样翻新而已。那些所谓的超值功能,往往是眩人耳目一时新,有许多都是在尝试过后闲置不用的。为了迎合时尚,引导消费,商家的广告铺天盖地,无孔不入,极尽夸张溢美、哗众取宠之能事。被时尚牵着鼻子走的人,在眼花缭乱的商品和吊胃口的广告面前,购买欲望刚开始还比较强劲,时日久了,便逐渐失去了选择的能力和耐心,许多人都很难说清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在人们的心智普遍被商业异化的时代,海明威告诫人们,“在一个奢华浪费的年代,我希望能向世界表明,人类真正需要的东西是非常之微少的”。他不能相信内心生活真实而严肃的人,对物质会有那么多的需求,对物质的狂热追求,反而说明了我们内心的空虚。
  “家有黄金数吨,吃饭不过三顿;家有房舍千间,睡觉不过一间”。若以此对照起来,我们生活中不需要的东西确实太多了。所谓“不需要”的东西,应该包括看得见与看不见两个方面:用不上的杂物、能省略的俗务、可忘掉的琐事,尤其是头衔、名份等原本就不属于你的附加东西。这些冗余的身外之物,当属来之不易,难以割舍也是人之常情。因而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说词,“先留着、别扔掉,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得着”。由于这种宁滥毋缺的心理作怪,有些人就如同拾荒者那样,一路上只管捡拾起来,总也不肯舍弃,以至于背负越来越重,步履越来越慢。
  不论你是栋梁大器,还是凡夫俗子,同样是红尘路上的匆匆过客,时光有限,精力有限。旧物累积,俗务缠身,琐事萦怀,虚名拖累,不仅浪费了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挤兑了有益作为的精力,让人身心疲惫,而且也必然会冲淡人生的主题,淹没人生的价值。在看重生命质量的前提下,拨冗除杂,删繁就简,适时卸下那些不需要的东西,你才能轻松愉快地前行,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
  卸下冗余的东西,回归简单的生活,其实是一种全新的生活哲学。当你用一种新的视野观察生活、对待生活,你就会发现许多简单的东西才是最美的,而许多美的东西正是那些最简单的事物。因此,美国畅销书作家丽莎•普兰特说,简单的生活并不一定是物质匮乏,但它一定是精神的自在;简单生活也不是无所事事,但却是心灵的单纯。这也许就是崇尚简约的人所追求的人生境界,所向往的人生乐趣吧。(文/王兆贵)

 

大公报:卸下不需要的东西

 

   附注本文发表在香港《大公报》2009年7月1日大公园副刊,责任编辑孙嘉萍。

                  思维与智慧金昌日报千里马学术导航等媒体予以转载。

 

大公报:卸下不需要的东西

 

大公报:卸下不需要的东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