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民日报发表国际副刊城市印象文学/原创旅行随笔 |
分类: 屐履间想 |
没走出国门之前,格拉茨在我的头脑中几乎是一片空白,尽管偶尔听人提起过,也没留下什么印象。直到要走近它,才开始打探它。从名头上看,它是奥地利的第二大都市,也是斯蒂利亚州的首府。从数据上看,格拉茨的面积仅有126平方公里,居住人口为25万,与扬州市的维扬区相仿,真可谓袖珍城市了。
格拉茨(Graz)一词来源自于斯拉夫语,意为小城堡。哦,人家本来就是一座小城,我们又何必以大小论之呢?当我们一行踏入格拉茨,抱着好奇的眼光打量它时,越发觉得以面积大小、人口多少来猜度一个城市名气的狭隘与偏颇。
格拉茨城市尽管不大,但由于它是中欧通往东南欧的枢纽,又是中西欧面向东欧国家的门户,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欧洲文化和思想交汇融合的大熔炉,罗马人、斯拉夫人和日尔曼人都曾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印迹,世界著名指挥家卡尔·贝姆和作曲家舒伯特都曾经在这里生活过。后来得知,那个以肌肉发达而著称的动作片明星施瓦辛格,就出生在格拉茨的特尔村。
格拉茨历史悠久,在奥地利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在1379年,格拉茨就是哈布斯王朝的首府。1452年,腓特烈三世登上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宝座之后,即宣布格拉茨为其帝国之都,格拉茨继而成为当时欧洲最繁华的都市之一。因为居于奥匈帝国东南边防要塞,格拉茨还留有许多战争时期的遗迹。城中军械库(Armoury)收藏有三万多件稀奇珍贵的古代军械,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古代兵器收藏馆。正因为格拉茨有着保存完好的众多历史文化古迹,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并被评为2003年欧洲文化之都。
由于受意大利风格影响,格拉茨城中保留着相当数量哥特式、巴洛克式的古建筑,散发着浓厚的文艺复兴气息,透露出些许南欧的浪漫风情。矗立在城堡山上的大钟塔、辉煌的埃根博格城堡以及并称为“格拉茨王冠”的费迪南得二世陵墓、格拉茨大学、大教堂、神学院、自由广场中心城堡等,向世人昭示着多姿的历史进程,展现着瑰丽的人文艺术。各类音乐节、艺术节、爵士乐节、电影节等文化活动接连不断,格拉茨也因此被誉为欧洲文化之都。2008年7月,第五届世界合唱比赛曾在格拉茨举行,来自90多个国家的400多个合唱团云集于此,让这里成为欢乐的海洋。
发源于阿尔卑斯山的穆尔河穿城流过,将格拉茨分隔为新老两个城区。老城区充满浪漫风情的钟楼古堡、典雅美观的文艺复兴庭院与新城区狂放前卫的时尚建筑共同投影在穆尔河的怀抱中,古典优雅和现代时尚的融合在这里得到了最经典的诠释。尤其是那个被称作“友善的外星人”、“蓝色巨鲸”的现代美术馆,与周围的红顶尖塔、古堡钟楼反差强烈,交相辉映,包容并蓄,将传统文明与现代经典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格拉茨的居民既以老城区的历史遗迹为荣,也以新城区的前卫时尚为傲。在格拉茨街头,你既会看到穿着民族服饰的年轻人,也会看到穿着新潮打扮的老年人,他们同样充满自信,毫不在意游人惊奇的目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格拉茨的绿化。格拉茨老城区虽然以古建筑文明著称,但这里的绿化也非常好,整个城区绿化面积达70%以上,城市公园更是城区绿化带上最璀璨的一段。蔚蓝的天空、温和的气候、美丽的景色和大片的绿地,使格拉茨享有花园城市的美称,一年四季都适宜旅游观光。
正如一位城市研究专家指出的那样,一座城市不在于大,而在于它的精致;不在于奢华,而在于它的历史文化底蕴。触目压抑的高楼大厦,金堆玉砌的繁华广场,夺目耀眼的五彩灯饰,四处乱窜的机动车辆,纵横交错的高架立交,只能让人头晕目眩而失去自我。尽管每一时期、每个国家的现代化标准不同,但任何时期、任何国家的现代化都应该建立在尊重历史、宏扬文化、继承传统、回归自然、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如果说城市应当有自己的灵魂的话,这大概这就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吧?如此说来,格拉茨应当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