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风流过眼
风流过眼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51
  • 关注人气:55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扬州晚报/无锡日报:巧克力上的莫扎特

(2008-01-18 18:35:36)
标签:

文学/原创

五彩屐痕

旅行随笔

人生感悟

扬州晚报发表

分类: 屐履间想
扬州晚报/无锡日报:巧克力上的莫扎特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国外,一个城市容易被人记住,往往与某个有特色的事物相关,那里如果还出过名人,它的名气就会更大一些。当我们来到奥地利,走进莫扎特的出生地萨尔茨堡,很快就被莫扎特的气息包围了。除了以莫扎特命名的广场、剧院和学校外,甚至连商店里出售的巧克力也冠以莫扎特的名字。
  据当地人介绍,莫扎特巧克力的创意起始于萨尔茨堡当代文化意识形成初期。1890年,点心大师保罗·福尔斯特发明了一种以莫扎特命名的巧克力球,并于1905年在巴黎世界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当时,由于没有申请法律保护,仿制莫扎特球的萨尔茨堡甜点店比比皆是,并有糖果生产厂家批量生产,二战后则达到百万颗产量的水平。随着莫扎特声名日隆及其以他命名的巧克力产品的畅销,终于发生了原创版权之争,并由奥地利境内扩展到巴伐利亚地区,且一直延续到欧共体时期。不单牵涉到配方、包装和标签,还包括独家经销权、出口权。最后,以莫扎特球创始人的曾孙诺伯特·福尔斯特的胜诉而告终,并严格限制在萨尔茨堡生产。
  当时这种巧克力糖的新奇之处是它球状的外形和复杂的同心圆制造工艺:绿色的杏仁膏被软滑的杏仁奶糖包着,插在小木棍上,并浸入黑色的巧克力浆中,然后放在模具中硬化。完成以上步骤后,取出小木棍然后用巧克力把小洞封好。而今的莫扎特巧克力,选用纯天然可可脂等原料,采取四层夹心工艺制作,含有纯净美味的杏仁糕和榛子糕,口味独到,纯香嫩滑。或许由于它是传统经典与现代时尚的再造融合,是美食艺术与音乐品味的双重体现,致使其魅力衍续百年,远播八方,经久不衰。
  走了一圈下来我们发现,在整个奥地利境内乃至周边一些城市,几乎所有旅游纪念品商店或食品店,都摆放着以莫扎特头像为商标的巧克力。八角形的包装盒子,以深玫瑰红和金色为主色调,显现着经典的皇家风格和浓郁的文化品味。大一点的商店门前,还可以看到印有莫扎特头像的大幅彩色广告。巧克力包装上的莫扎特,头戴银色假发,身穿红色制服,面容华润,贵族气息很浓。而我在奥地利和德国等地看到的莫扎特雕像却是另一种模样。雕塑上的莫扎特,服饰随便,但却潇洒倜傥;面容清癯,但却英气逼人。于是我想,究竟那一种形象更接近真实的莫扎特呢?
  在不满36岁的一生中,莫扎特为世人创作了大量惊世骇俗的音乐作品。由于他的音乐语言平易近人,作品结构清晰,曲调风格简朴,乐思毫无斧凿痕迹,是真正隐藏了艺术的艺术。在他死后,整个世界好评如潮,一致公认莫扎特的音乐典雅秀丽,如同珍珠般玲珑剔透,又似阳光般热情温暖,洋溢着青春的活力。最典型的评价当属爱因斯坦。当有人郑重地问他“死亡意味着什么”时,他认真地回答说,那就意味着“不能再听莫扎特了”。
  莫扎特尽管极具音乐天赋,在音乐界享有极高的荣誉,但生前却历尽坎坷,特别是在他人生的后半期,竟然负债累累,衣食窘迫,冬天连烤火的炭钱都买不起,饥寒交迫中只好与抱病的妻子围着空壁炉跳舞取暖。莫扎特贫穷而短促的一生与他留下的丰厚文化遗产极不相称,直到临终前,也没能用自己创作的音乐作品换得一笔衣食无忧的财富。我想,莫扎特如果活到今天,大概不会料到自己的名字会印在巧克力商标上,成为名优特色食品的象征,不断地为商家赚回大把大把的金币。剥开一颗莫扎特牌巧克力送入口中,越发感到甜中带苦。就像许多名人生前身后的不同遭遇一样,这是一种耐人寻味的历史文化现象。
  瞻仰过莫扎特的素雅雕像,回头再看看巧克力上那个锦衣华饰的莫扎特,直觉让我无论如何也无法与他那悲凉的身世划等号。同巧克力上的莫扎特相比,雕像上的莫扎特让我觉得更加亲切,更加真实。

扬州晚报/无锡日报:巧克力上的莫扎特

扬州晚报/无锡日报:巧克力上的莫扎特
  附注:本文于2009-01-12发表在《扬州晚报》A22域外见闻版,责任编辑刘静;重新修订后,于2010年7月18日发表在《无锡日报》A06太湖·海外版,责任编辑甄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