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期的三大恐惧(《幸福的六道门》第一章 5 )
(2010-03-08 10:12:07)
标签:
幸福的六道门胡奎胡大诚幸福学杂谈 |
童年期的三大恐惧
加拿大著名心理学家克里斯托福· 孟老师是由心灵海教育集团引进到中国的一位卓越的西方心理学大师。我曾经有幸跟随他学习《生命教练》课程。克里斯托福·孟认为,许多人都在童年期不同程度地经历三大恐惧:被遗弃;无价值感;被背叛。这三大恐惧是密切相关的。
1. 被遗弃
安全感是每个人与身俱来最大最基本的需要。对于童稚无知的儿童来说,最大的恐惧莫过于被父母遗弃。现实生活中,真正被父母遗弃的孩子是极少数,但是,多数儿童都可能在心理上不同程度地经历过“被遗弃”的恐惧,特别是当下列情况出现时:
长时间的与父母分离。没有任何人可以取代父母亲在孩子生命当中的位置。没有任何人可以取代父母亲给予孩子的呵护与爱。但迫于工作和生活上的种种原因,有的父母把孩子交托给老人抚养,有的父母将孩子寄养在亲戚家,这些情况都会让无知的孩子以为自己被爸爸或妈妈遗弃了,以为自己在爸爸或妈妈心目中是不重要的和不被爱的。还有人因为工作需要经常长时间在外地出差,孩子主要和父母当中的一位生活在这里,这种情况通常也会让孩子在心理上以为自己被出差的父亲或母亲“遗弃”了。
亲密感被切断。前文中的秋菊就是一个典型的“心理孤儿”。她跟父母亲很少有话说,也很少能够得到父母亲的欣赏、鼓励、拥抱,别的孩子可以自在的、任性地父母亲怀里撒娇,这对她来说是一种不敢尝试的奢望。
父亲或母亲早逝。父亲或母亲的过早去世,也会让孩子产生巨大的伤痛和不安全感,以为自己被抛弃了。
突然间与父亲或母亲失去联系。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一些父亲或母亲突然间离开了自己的孩子,也会让孩子产生深深的被遗弃感。
2. 无价值感
在婴幼儿时期,孩子最大的需要是父母亲关注的眼光,对于来自父母亲的拥抱、抚摸等肌体能量,以及充满爱、欣赏、鼓励、信任的语言,孩子的需要往往是无止境的。如果这些需要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满足,受挫感就会发生,这种受挫本质上是一种内在的无价值感——“我在爸爸妈妈面前不重要的”,“我在家里是不值得被爱的”,“我在这个世界上是多余的”……,等等,每一次挫折都会带来无价值感的加重和累积。
从教育的角度来说,父母对孩子全部的教育,不过是培养他良好的自我价值感,我们要让孩子看到并相信自己是父母眼里独一无二的珍宝,让他相信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无人可以取代的。孩子的价值感从根本上讲,来自父母亲所给予的充沛的无条件的爱。
3. 被背叛
央视《财富故事会》曾讲述一对父子“海龟”——红彬树信息技术公司创办人朱磊和他的父亲、赛伯乐投资基金创办人朱敏之间的一段往事:
在朱磊7岁那年,父亲带他去海里游泳,那时候他刚开始和父亲学游泳不久,虽然掌握了一些技巧,却始终不敢独自游。那天,当父亲带着小朱磊畅游到深水的时候,父亲突然之间就不见了,茫茫海面只有小朱磊一个人,他吓得哇哇大哭,在水里拼命地扑打着,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看到父亲在十米开外的地方正看着他呢,但父亲却没有做出任何要来救他的架势,于是他只好竭尽全力拼命地游到父亲那里。
在那次“历险”之后,朱磊的游泳本领虽然增长了,但是他却再也不敢和父亲一切到深水里去游泳了,他甚至不再敢相信父亲了。因此,长大之后,拥有美国工程技术硕士学位的朱磊一直不愿意到父亲的公司去工作,他害怕和父亲合作共事,因为他总觉得父亲有一天也会象小时候那样突然“背叛”他。他一直无法消除这种内在的恐惧。因为,朱敏在平常教育儿子的过程中,总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家长权威来要求儿子遵照自己的指令行事,却不顾及儿子的感受。这使得朱磊每次一见到父亲就感到莫名其妙的紧张、害怕和不舒服,父子俩之间总是说不到三句话,很少有自在融洽的亲密感。
童年的那次历险对于朱磊来说,就是一件未曾被疗愈的心碎,这场心碎影响了他对于他人及世界的看法,使他在潜意识里认为他人和世界都是不值得信任和不可靠的。同时,父亲压迫式的教育使他身上的阳刚能量没有得到完善的培养,他长期活在强大父亲的“阴影”里。
后来的一天,父亲朱敏终于省悟到自己的问题,于是他非常郑重地找到儿子,诚恳地说:“儿子,老爸对不起你,当年我其实只是为了锻炼你的胆量,让你早点学会游泳,不过爸爸可能没有顾及到你的感受,让你受伤了,爸爸以往对于的教育确实过于严厉和自私了,好象把你当作了自己的私人财产,爸爸真地感到对不起,现在你已经长大了,请你原谅爸爸好吗?”父亲的行为和话语让朱磊大感意外,瞬间感动得泪流满面,朱敏也泪水盈眶,父子俩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这是一个久违了的拥抱。那一次,他们说了很多很多话。从此,父子二人在心理上真正和解了,朱磊终于找到了那种和父子之间的无拘无束的亲密感和自在感。朱磊的性格也不再显得象以往那么孤僻、敏感,而变得越来活泼、和谐、自然。
受孕及胎儿期的创伤(1)
人们内在的恐惧感并非只是在婴幼儿时期养成的,有些还可以追溯到胎儿期和受孕之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许多看似无法解释的心理和行为习惯,其根源是怀胎期间所受到的不良影响。在受孕后,母亲身边及周遭所发生的一切都会影响到胎儿,胎儿的心碎甚至有可能在怀胎期间就发生了。胎儿在母体内每个月的感知能力是不一样的,每个月的外在负面伤害造成的后果也不一样。
绝大多数人都无法记得或想像自己受孕成胎儿的过程,但是现代医学科学揭示,女人在怀孕前两个月子宫就已开始有变化,有一些能量已经开始在母体内运作,但她们通常并不知道,也无法察觉。有医生推测:婴儿的灵魂在受孕前已开始运作母体,也就是说,在母体受胎之前你的生命其实已经存在了,然后借助父母的性爱把你带到这个世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父母性爱过程中的心灵状态直接影响着受孕儿的心灵状态。
生活中多数性爱往往是不健全的,或者出于游戏与纵欲,或者出于是权力掌控,或者出于欺骗,这些情况必然导致许多受孕儿的心灵受到污染和伤害。
当受孕是在以下情况下发生时:
强暴或乱伦结果导致的受精怀孕;
父母亲的婚姻正处在颠荡不安状态;
父母亲觉得小孩已经太多了;
父母亲只想要某种性别的小孩;
父母亲在经济或精力上觉得养不起小孩;
意外怀孕。
当上述情况发生时,父母亲的紊乱负面的生命状态都会影响到孩子,使他/她形成这样的创伤概念:
我是被要的吗?(怀疑自己不是父母想要的孩子)
我会受欢迎吗?(担心自己不受欢迎)
他们准备好接受我吗?(害怕遭到父母的拒绝和遗弃)
出生的恐怖经验
胎儿出生的时候,由于产道的空间非常狭窄,加上母亲声嘶力竭的痛苦,胎儿会产生巨大的恐惧,他觉得自己是被逼迫要离开舒适的母体,而进入未知的世界,因此出生的经验常常伴随着巨大的恐惧。胎儿在出生时通常会产生以下恐惧:“我被抛弃了”、“我是不被要的”、“我被处罚了”、“我要进入的世界是一个恐怖的地方”、“我已经失去了我的家且回不去了”。
剖腹产对胎儿的身体来说往往是个巨大的震惊。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1)此处观点根据心灵海国际教育集团出版的克里斯多福·孟《生命教练课程手册》以及克里斯托福老师的讲解而整理,最早由盖与凯瑟琳·亨德利克斯博士1996年在美国加州圣塔巴巴拉的一场教师培训课程中所提出的。
加拿大著名心理学家克里斯托福·孟老师是由心灵海教育集团引进到中国的一位卓越的西方心理学大师。我曾经有幸跟随他学习《生命教练》课程。克里斯托福·孟认为,许多人都在童年期不同程度地经历三大恐惧:被遗弃;无价值感;被背叛。这三大恐惧是密切相关的。
1. 被遗弃
安全感是每个人与身俱来最大最基本的需要。对于童稚无知的儿童来说,最大的恐惧莫过于被父母遗弃。现实生活中,真正被父母遗弃的孩子是极少数,但是,多数儿童都可能在心理上不同程度地经历过“被遗弃”的恐惧,特别是当下列情况出现时:
长时间的与父母分离。没有任何人可以取代父母亲在孩子生命当中的位置。没有任何人可以取代父母亲给予孩子的呵护与爱。但迫于工作和生活上的种种原因,有的父母把孩子交托给老人抚养,有的父母将孩子寄养在亲戚家,这些情况都会让无知的孩子以为自己被爸爸或妈妈遗弃了,以为自己在爸爸或妈妈心目中是不重要的和不被爱的。还有人因为工作需要经常长时间在外地出差,孩子主要和父母当中的一位生活在这里,这种情况通常也会让孩子在心理上以为自己被出差的父亲或母亲“遗弃”了。
亲密感被切断。前文中的秋菊就是一个典型的“心理孤儿”。她跟父母亲很少有话说,也很少能够得到父母亲的欣赏、鼓励、拥抱,别的孩子可以自在的、任性地父母亲怀里撒娇,这对她来说是一种不敢尝试的奢望。
父亲或母亲早逝。父亲或母亲的过早去世,也会让孩子产生巨大的伤痛和不安全感,以为自己被抛弃了。
突然间与父亲或母亲失去联系。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一些父亲或母亲突然间离开了自己的孩子,也会让孩子产生深深的被遗弃感。
2. 无价值感
在婴幼儿时期,孩子最大的需要是父母亲关注的眼光,对于来自父母亲的拥抱、抚摸等肌体能量,以及充满爱、欣赏、鼓励、信任的语言,孩子的需要往往是无止境的。如果这些需要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满足,受挫感就会发生,这种受挫本质上是一种内在的无价值感——“我在爸爸妈妈面前不重要的”,“我在家里是不值得被爱的”,“我在这个世界上是多余的”……,等等,每一次挫折都会带来无价值感的加重和累积。
从教育的角度来说,父母对孩子全部的教育,不过是培养他良好的自我价值感,我们要让孩子看到并相信自己是父母眼里独一无二的珍宝,让他相信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无人可以取代的。孩子的价值感从根本上讲,来自父母亲所给予的充沛的无条件的爱。
3. 被背叛
央视《财富故事会》曾讲述一对父子“海龟”——红彬树信息技术公司创办人朱磊和他的父亲、赛伯乐投资基金创办人朱敏之间的一段往事:
在朱磊7岁那年,父亲带他去海里游泳,那时候他刚开始和父亲学游泳不久,虽然掌握了一些技巧,却始终不敢独自游。那天,当父亲带着小朱磊畅游到深水的时候,父亲突然之间就不见了,茫茫海面只有小朱磊一个人,他吓得哇哇大哭,在水里拼命地扑打着,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看到父亲在十米开外的地方正看着他呢,但父亲却没有做出任何要来救他的架势,于是他只好竭尽全力拼命地游到父亲那里。
在那次“历险”之后,朱磊的游泳本领虽然增长了,但是他却再也不敢和父亲一切到深水里去游泳了,他甚至不再敢相信父亲了。因此,长大之后,拥有美国工程技术硕士学位的朱磊一直不愿意到父亲的公司去工作,他害怕和父亲合作共事,因为他总觉得父亲有一天也会象小时候那样突然“背叛”他。他一直无法消除这种内在的恐惧。因为,朱敏在平常教育儿子的过程中,总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家长权威来要求儿子遵照自己的指令行事,却不顾及儿子的感受。这使得朱磊每次一见到父亲就感到莫名其妙的紧张、害怕和不舒服,父子俩之间总是说不到三句话,很少有自在融洽的亲密感。
童年的那次历险对于朱磊来说,就是一件未曾被疗愈的心碎,这场心碎影响了他对于他人及世界的看法,使他在潜意识里认为他人和世界都是不值得信任和不可靠的。同时,父亲压迫式的教育使他身上的阳刚能量没有得到完善的培养,他长期活在强大父亲的“阴影”里。
后来的一天,父亲朱敏终于省悟到自己的问题,于是他非常郑重地找到儿子,诚恳地说:“儿子,老爸对不起你,当年我其实只是为了锻炼你的胆量,让你早点学会游泳,不过爸爸可能没有顾及到你的感受,让你受伤了,爸爸以往对于的教育确实过于严厉和自私了,好象把你当作了自己的私人财产,爸爸真地感到对不起,现在你已经长大了,请你原谅爸爸好吗?”父亲的行为和话语让朱磊大感意外,瞬间感动得泪流满面,朱敏也泪水盈眶,父子俩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这是一个久违了的拥抱。那一次,他们说了很多很多话。从此,父子二人在心理上真正和解了,朱磊终于找到了那种和父子之间的无拘无束的亲密感和自在感。朱磊的性格也不再显得象以往那么孤僻、敏感,而变得越来活泼、和谐、自然。
受孕及胎儿期的创伤(1)
人们内在的恐惧感并非只是在婴幼儿时期养成的,有些还可以追溯到胎儿期和受孕之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许多看似无法解释的心理和行为习惯,其根源是怀胎期间所受到的不良影响。在受孕后,母亲身边及周遭所发生的一切都会影响到胎儿,胎儿的心碎甚至有可能在怀胎期间就发生了。胎儿在母体内每个月的感知能力是不一样的,每个月的外在负面伤害造成的后果也不一样。
绝大多数人都无法记得或想像自己受孕成胎儿的过程,但是现代医学科学揭示,女人在怀孕前两个月子宫就已开始有变化,有一些能量已经开始在母体内运作,但她们通常并不知道,也无法察觉。有医生推测:婴儿的灵魂在受孕前已开始运作母体,也就是说,在母体受胎之前你的生命其实已经存在了,然后借助父母的性爱把你带到这个世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父母性爱过程中的心灵状态直接影响着受孕儿的心灵状态。
生活中多数性爱往往是不健全的,或者出于游戏与纵欲,或者出于是权力掌控,或者出于欺骗,这些情况必然导致许多受孕儿的心灵受到污染和伤害。
当受孕是在以下情况下发生时:
强暴或乱伦结果导致的受精怀孕;
父母亲的婚姻正处在颠荡不安状态;
父母亲觉得小孩已经太多了;
父母亲只想要某种性别的小孩;
父母亲在经济或精力上觉得养不起小孩;
意外怀孕。
当上述情况发生时,父母亲的紊乱负面的生命状态都会影响到孩子,使他/她形成这样的创伤概念:
我是被要的吗?(怀疑自己不是父母想要的孩子)
我会受欢迎吗?(担心自己不受欢迎)
他们准备好接受我吗?(害怕遭到父母的拒绝和遗弃)
出生的恐怖经验
胎儿出生的时候,由于产道的空间非常狭窄,加上母亲声嘶力竭的痛苦,胎儿会产生巨大的恐惧,他觉得自己是被逼迫要离开舒适的母体,而进入未知的世界,因此出生的经验常常伴随着巨大的恐惧。胎儿在出生时通常会产生以下恐惧:“我被抛弃了”、“我是不被要的”、“我被处罚了”、“我要进入的世界是一个恐怖的地方”、“我已经失去了我的家且回不去了”。
剖腹产对胎儿的身体来说往往是个巨大的震惊。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1)此处观点根据心灵海国际教育集团出版的克里斯多福·孟《生命教练课程手册》以及克里斯托福老师的讲解而整理,最早由盖与凯瑟琳·亨德利克斯博士1996年在美国加州圣塔巴巴拉的一场教师培训课程中所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