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幸福与快乐

(2008-10-21 07:09:46)
标签:

幸福学

幸福管理学

快乐

胡奎

杂谈

                  幸福与快乐

 

幸福大于快乐,高于快乐

 

“你快乐吗?”人们经常这样互相问候。这也是人们之间最常见的问候方式。

与之相比,“你幸福吗?”这句话人们就较少提到。因为多数时候我们不知道对方是否幸福,假如对方不幸福,这句问候无疑会刺痛他/她。

在许多人的内心深处,“幸福”是一个深深地渴望向往却又不敢轻易碰触的词语,它带着五彩斑斓的生命光环,也带着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神秘。

通常人们谈到幸福的时候,总是会首先想到“快乐”,人们往往将这两个概念等同起来,混为一谈。但从这句问候语可以看出幸福与快乐的差别。

事实的情况是,人们得到快乐很容易,得到幸福则难得多。快乐有时候就象我所居住的北京香山的树木花草一样,只要你睁开眼睛,似乎随处可寻、随处可见;而幸福则象那道曾经令你渴慕多时、心仪已久的风景,即使你费尽力气、气喘吁吁地好不容易登上了山顶,也不一定就能找到她。

因此,幸福不同于“快乐”。  幸福大于快乐,且高于快乐。

 

快乐的真相

有不少东西可以带给你快乐,但却不一定能够带给你幸福。而那些能够带给你幸福的东西,则一定会带给你享受不尽的快乐、喜悦。

快乐可以是一个纯粹个人化的生命体验。一个人的快乐可以与任何其他人毫无关系。所以,如果这个世界只有你一个人,你绝对费不着要用“幸福”这个词来形容自己,你只要使用“快乐”这个词就足够了。

快乐比幸福要简单得多。一个人在深山老林里修道,也可以很快乐;一个人在家里关起门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也可以快乐无边。

一个不幸福的人,可以因为某个心愿的达成,某个欲望的满足,而暂时地快乐起来。但这种快乐通常很难持久。不能持久的快乐,一定不能带领我们走向幸福大道。

通常情况下,人们所谓的“快乐”,是以个人的物质名利得失及由此引起的感官与情绪刺激为衡量标准的。

可是,快乐的一个“快”乐,表明这种喜乐是易逝的,来得快也去得快。

因为快乐是以得失为标准,得不到的东西总想要得到,得到了就快乐。但是得到了之后又怎么样呢?往往只能快乐一阵子而矣。因为所有得到的东西,我们都不一定能守得住。即使我们有能力守住这份快乐,我们也往往陷入担心,而这份担心往往就变成我们最不想要的糟糕的现实。

更何况,得失之心是永无满足的——得到了珍珠还要想玛瑙,得到了白银还想要黄金,这山总是望着那山高。

所以,一种是“求之不得”,一种是“得而怕失”,这两种烦恼,总是会伴随着人们的“快乐”。得之也患,失之也患,所谓“患得患失”。

快乐与烦恼往往是如影随形。烦恼是快乐的影子。只有正中午那一小会儿,影子会与身体同长,乃至比物体小,其它时候影子都可以被无限制的拉长。每一片快乐的阳光都会被无穷无尽的烦恼的阴影所包围。快乐就是高潮时候的那一小会儿,其它时间都是无休止的劳作与烦恼。

烦恼滋生和蔓延的速度总是比快乐要快得多。就象荒野的花儿被丛生的杂草所包围一样。生活中的人们通常感受到更多的是烦恼,而快乐往往是烦恼的漫漫长夜中偶尔闪烁的一线光明而已。

由于“快乐”与患得患失的心理总是紧密相联的,所以“快乐”总是处是起伏摇摆的不稳定状态。快乐的感觉,就象射出去的箭一样,不管发出的时候多么痛快、有力,都会很快地遭遇强弩之末的无力感,然后轰然坠地,消逝于漫漫时空。

 

放下快乐,拥抱幸福

幸福不一样。其一,幸福应当是一种平稳安定的喜乐状态。打个比方说,当你肚子饿了的时候,给你一大盘馒头,第一个馒头你会吃得很香,可是当你吃第二个第三个……馒头时,你会觉得馒头的味道越来越让你不舒服了,再也找不到吃第一个馒头时的快乐感了。是馒头的味道变了么?馒头的味道当然没有变,但是我们内心的感受却在不断的变化。快乐的感觉就是我们饿了时候找到东西吃的感觉。它源于我们内在的饥渴,以感官和心理上的得失为标准。而幸福则是我们的生命始终处于不饥不渴的恒定状态。为什么会不饥不渴呢?因为幸福的人该吃的时候吃,该喝的时候喝;知道何时该吃,且要吃的东西早已准备好;知道何时该喝,且要喝的东西早已准备好。这样他就不会陷入饥渴与慌乱。幸福的人不会有饥渴之虞,也不会因为看到好吃好喝的东西一时冲动而暴饮暴食。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因为只有真正有智慧、有修养的人才能真正做到。也就是说,在幸福的生命状态下,我们可以随时地给自己的生命补充能量——这种能量不是来自别处,而是来自我们的心灵与智慧。当我们的心灵足够成熟和充满智慧时,我们就会获得那平稳安定的、源源不断的、永远富足的喜乐——幸福感。

其二,当我们说一个人幸福的时候,应当是基于一种稳定可靠的关系——伴侣关系,父母与子女关系,朋友关系,同事与组织关系,等等。离开关系,我们很难有幸福可言。离开关系,你就只一个形单影只的个人,一个人可以快乐,但无所谓幸不幸福。

关系的最佳品质与状态是什么呢?爱!爱是人生的终极追求。爱是一切关系障碍的解答。

所以,我们可以说,幸福就是爱的关系。或者说,幸福就是爱并被爱着的生命状态。幸福就是活在爱里。幸福就是在一切事物当中找到爱。幸福就是任何时候都充满爱、信任爱、不会对爱失望。幸福就是你的心足够敞开,时刻都可以让所有他人和宇宙万物的爱流进来,也时刻可以让自己的爱无条件地流向所有他人和宇宙万物。只有在无条件的爱里,你才能经验到持久的、永恒的、富足的幸福感。(在本书的第八卷,我们将专门探讨爱的主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