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幸福心灵的“六不黄金法则”

(2008-10-20 06:31:41)
标签:

幸福学

幸福管理学

心灵

心理学

排除六大误区

杂谈

             幸福心灵的“六不黄金法则”

 

美国心理学家出过一本书,书名叫《排除六大误区》,作者认为,一个人真正的聪明,不仅仅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真正的聪明在于每时每刻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

对积极的心理状态,作者还提出了六个方面:对过去不后悔,对未来不忧虑,对现实不烦恼,对他人不嫉恨,对自己不厌弃,对赞扬不希求。

这六条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身养心智慧,可谓不谋而合。这也是北京东方生命文化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袁正光教授非常欣赏的六个心理法则。我们不妨将它称之为幸福心灵的“六不黄金法则”。

能够做到这六不原则,则表明我们的心灵具有足够的自主能力。如果做不到,则表明我们的心灵自主能力不够。

第一,  对过去不后悔。

人生其实没有后悔药。做过的事情,就不要去后悔。如果错了,就立刻纠正

它,然后总结经验教训,发誓以后再也不这样干了。你若老是后悔,就会成为人生的负担,久而久之,就发展成为一种心理疾病。

不后悔,不等于不要忏悔。后悔往往是指沉浸于过去的错误当中,陷入消极被动的自责而难以自拔。而忏悔则是指带着虔诚恭敬的心去积极地悔改自己的重大过错,并对自己的过错给他人造成的伤害做尽可能的弥补。

古人说,“万千过错,当不得一个悔字。”说的就是忏悔。只有真正觉悟的人才懂得忏悔。虔诚的忏悔能够弥补一切伤害,并赢回全新的生命能量。

这一条的根本,就是全然地接受自己的过去,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全然地接受自己。要相信一切的过往皆是有助于我,皆是为了帮助我们生命的成长与进化,而不是相反。幸福的人生,从接受自己开始。

    第二,  对未来不忧虑。

未来的事情总带着一些不确定性,对这个不确定性,我们要积极去迎接,

勇敢地去面对,但大可不必忧心忡忡。我们既要去争取未来的成功,也要准备好迎困难,甚至失败。只好做好准备,未来不管发生什么,我们都可以从容面对。

对未来的忧虑就会造成心理的紧张,紧张就会出差错,就会造成身心的困扰,使得我们内在的生命能量受到抑制和阻遏,无法有效地出体。

这一条的根本,是要全然地信任未来,信任自己,信任整个存在,既要以积极乐观、勤奋进取的心迎接未来,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享受当下的每一个喜悦,同时又全然地臣服存在的指引,谦谨地臣服命运的安排。

第三,  对现实不烦恼。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以宁静自在、随缘的心坦然地面对一切,可以让烦

恼变菩提。

比如遇到了红灯,我哼着歌儿,无非半分钟、一分钟就过去了,你老想着怎么又遇到红灯,又着急又上火,但有用么?

再如堵车的时候,我可以从容自在地听听广播和音乐,也打打电话处理一些事务,也可以畅想一些工作和生活的主题。

生活中不要嫌冰太冷,也不要嫌火太烫。在现实工作生活当中,要么获得乐趣,要么获得教益。

这一条的根本,是全然地接受现实,接受当下。我们相信一切的发生皆是有助于我,一切的发生皆是带给我的生命功课。不管过去如何,也不管未来如何,重要的是活在当下,把握当下。

正如理查德·巴赫所说的:“每个难题来到你的面前都带着一份礼物。”真正的觉悟者懂得把一切“难题”背后的礼物接收到,而不是陷入怨天尤人的烦恼。

第四,  对他人不嫉恨。

嫉是嫉妒,恨是怨恨。所有嫉妒怨恨的心,都只会带给自己烦恼与心病,

成为自己身心健康的障碍。这是对自己的惩罚。

嫉妒是成功的大敌。如果你活在嫉妒里,你就活在自卑、无能和渺小的困境里不可自拔,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变嫉妒为欣赏和祝福,则嫉妒的对象即可转化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和成长的参照。实际上,一切在某方面比我们优秀的人出现在我们生命中,都不是为了让我们受到打击,而是获得成长。

怨恨是幸福的杀手。没有一个内怀怨恨的人,会收获真正的幸福。俗话说,哪个人前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无论别人在背后议论你还是整你,必然的时候当然可以采用法律武器,但从心理上讲,我们不应该心怀怨恨。所有的怨恨,都只会令我们的生命收缩,令我们的身心长出毒素。所以,以德报怨,与其说是厚待别人,不如说是厚待自己。对他人的宽容,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解脱。

这一条的根本,就是要全然地接纳别人,不管别人做了什么,任何时候都不对人性失望。

每一个出现在我们生命中的人都是一面可以帮助我们照见自己的镜子。假若我们被他可能制造的麻烦蒙蔽了心灵,那一定首先是我们自身的错。

第五,  对自己不厌弃。

每一个幸福的人,都懂得悦纳自己,爱自己,永远不会厌弃,永远不会对

自己失望。

我们每一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缺点。人是优点与缺点的结合,

所谓“金无足尺,人无完人”。而在每一个巨大的缺点的背后,往往都藏着巨大的优点。人要接纳自己的优点,也要接纳自己的缺点。在接纳的过程中,才能有效地改正。

如前面所说,哪怕自己犯过大错,也不要厌弃自己,诚实的面对过错,虔诚地忏悔,尽力去改正和弥补就是。这才是对自己生命真正负责的态度。

生活中的许多人事实已经厌弃了自己——他们不再相信自己能够成为称职的父母、称职的配偶、称职的朋友、称职的领导、称职的同事、称职的公民……这是他们一再放纵自己的深层心理所在。

这一条的根本,就是要懂得爱自己。一个人只有真正懂得爱自己,才会懂得爱别人。爱自己,就从全然地接纳自己开始。这样的人,就会成为幸福的人。

第六,  对赞扬不希求。

无论大人还是小孩,每个人都天生地喜欢被赞扬。研究表明,经常被赞扬

的孩子会显得聪明,能够更健康茁壮成长。成年人也一样,一个经常受到赞扬的人,他在工作和生活中会总是充满热情、活力和创造力。

人家赞扬我,我会感到高兴,很感激别人的赞扬。但是,智者决不希求赞扬。如果你希求赞扬,别人不赞扬你了,你就不高兴了。你就会不自主。幸福只会与自主的人牵手。

不希求赞扬,但不要吝啬赞扬。多赞扬别人,我们就会收获到更多的赞扬和感恩。

这一条的根本,是要活出真正的自己。活出真正的自己,才是对人生最好的奖赏。真正的智者,就是要尽力活出真正的自己。

不管收获多少赞扬,重要的是,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感恩的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