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评论】“剪径”与“接盘”
(2012-09-26 00:14:32)
标签:
杂谈 |
分类: 【申江专栏】 |
如果你爱她,用点脑子想想,她是否会爱你。如果ok,那就像《环球时报》社论倡导的,“带着你全部的缺点挺身而出”,搞定她,但这不意味着,你必须做一名“接盘侠”。
“剪径”与“接盘”
文/费里尼
在人类荷尔蒙远比今日雄浑的时期,抢夺配偶是一件必须血溅当场的事情。一个人头未被打成狗头的男人,或许并不值得跟。以上是我穿越了一瞬,站在“战利品”的角度思索得出的结论。
青梅竹马的女孩,最后跟了别人,这不稀罕。两小无猜本来就是一种扮家家式的戏仿。一个男人的一生,同时遭遇值得自己“剪径”的女人以及具备勇于“剪径”之魄的时刻,并不很多。人生更常见的唏嘘在于:牙口好的时候,吃不上豆子,等豆子盛满随便你怎么地的时候,吃藕都塞牙了。
错过也许本来应该是你的那位女孩,几乎每个男人都以为自己有过这样的桥段。但不是每个男人都有看上去可以修正错误的机会——之所以我说“看上去”,因为接下来我要阐释“剪径”与“接盘”的差别。
什么样的姑娘值得你去,也需要你去“剪径”?郎情妾意,只不过“妾”因为某种原因正站在十字路口,两可,两不可,需要你去帮助她实现决定性的逆袭。你“剪”了别家男人的“径”,得来的是姑娘的人,心,两手都要硬,缺一不可。
至于“接盘”,同样基于因缘巧合,同样是“在一起了”,但慈善性的成分更浓——不是你对她,是她对你。一个不应该落你手里的女人,阴差阳错被你拿下。这样的女人,用《白鹿原》里白嘉轩的话说“不是你能养得住的”。接回来,如何宜家宜室?
如果你爱她,用点脑子想想,她是否会爱你。如果ok,那就像《环球时报》社论倡导的,“带着你全部的缺点挺身而出”,搞定她,但这不意味着,你必须做一名“接盘侠”。
【ask大头】
@SJ舜婧:有个男孩,经人介绍认识。彼此互有好感,约会3次,沟通一个月不到,被男孩确定关系。最后一次约会的后一天还很好,然后男生突然消失4天,电话没接短信不回,QQ在线也不找女生说话。什么情况?
大头:基本是和其他女人约会去了我猜。
@SJ舜婧:我问过的大多数人也这么说。那女生如何把那个男生收入囊中呢?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大头:不接电话短信是漠视一个人的存在,明显不尊重,你想收,难怪他拽。
@竹子forever:侬哪能看待城府深的男人?
大头:如果城府深是为了世界和平、打小怪物,不妨原谅他。但总之,我不喜欢沉吟再三期期艾艾的男人。
@rena_yu:维持一段长久的婚姻,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大头:宽容。
@50后惠惠:你养狗吗?每天看到那些带狗招摇过市的穿着邋里邋遢的人,随便狗随地便溺,他们是什么心态啊? (今天 10:22)
大头:我从不养宠物,因为它死掉我会很难过。讨厌带着宠物邋遢行走的人,它不懂人间规则,你也不懂?
@lilutotti:大头遇到过非常想答但是不知该怎么回答的问题么?
大头:当然,关于人生的大多数问题都是。
【故事】
甘新, 男, 33岁
甘新手里拿着一张结婚喜帖. 没错, 是女友要结婚, 新郎不是我的桥段. 不过, 问甘新郁闷么? 他苦笑了下, 说郁闷是当然的, 不过, 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女友的妈希望他再去争取下.
我和囡囡算是青梅竹马了. 我们一个弄堂长大的. 囡囡小我3岁, 从小就跟在我屁股后面转. 我们弄堂一帮小孩最怕的就是囡囡的妈妈. 她妈妈永远是铁板新村一块. 弄堂里是非传的很快的, 我们老早知道的基本是囡囡妈妈怀囡囡的时候就离婚了, 大着肚子搬到这里来的, 没有人见过囡囡爸爸, 据说囡囡妈妈家原来是很有家底的. “不过, 上海滩谁家没有点故事呢? “ 我妈一直这么说.
我看着囡囡就这样一路长大, 好像我和囡囡从来没有 “正式开始”的一天. 直到囡囡大学入学, 还是我提着行李送她进宿舍. 回头囡囡和我说, 她是唯一一个有男朋友送的. 囡囡说的时候很得意的样子, 我心里也挺得意的. 我和囡囡很是过了两年逍遥的日子, 平日煲煲电话粥, 周末我去接她, 外面逛逛街看看电影, 然后一起回家. 我理想的生活就是这样, 太太平平, 有滋有味的小日子. 最早知道的还是我妈, 看到我和囡囡在弄堂口手牵着手, 我妈没表态, 就是提醒我, 想想好, 囡囡妈蛮难弄啊, 而且人家就这么个女儿, 以后全指望她了. 我没有明白这个指望的意思, 我觉得不外乎照顾两家老的, 谁家不是这样阿. 不过, 囡囡妈找上门来的那一天我不在, 据说这么多年话没几句的, 却在我家哭了一个下午. 我妈说, 囡囡她妈吃的苦头忒大了, 望着囡囡好. 这个话是都听的懂的, 我们家就这么个底子.
我和囡囡商议了半天没个结果, 这种事情, 不是说坚持一下爱情就可以了. 囡囡也是不能不管她妈的. 这样以来我们关系就尴尬起来, 我上班以后也不能老是往囡囡那里跑了, 这种尴尬就慢慢有了狠狠心冷下来的企图. 要说变化, 囡囡在这一段时间的变化是最大的, 难得见一次, 她变的老成了, 说的话也世故起来, “反正最后结婚也就这么回事”, 她说, 和两三年前热切地规划我们小家的她简直判若两人. 这种隔阂在囡囡工作后更深了, 毕业后她就进了家媒体,混迹时尚圈. 偶然回家碰到她, 真是好看, 但陌生极了. 一次吃饭, 爸妈和我说, 囡囡准备要结婚了, 准备把她妈妈一起接过去住. 顿了顿, 说, “立身蛮大的, 好像酒席开在花园饭店”. 我和爸妈说, 其实囡囡妈是对的. 这样, 我心里也放下了, 专心做我的IT民工, 和公司里的IT女交往, 下班吃吃小龙虾什么的. 挺好的, 只是有时候会想想囡囡.
那天接到家里的电话说囡囡家出事体了, 我赶回去, 我妈陪着囡囡妈妈哭的昏天黑地. 据说囡囡和她妈妈忽然在家吵的惊天动地就跑掉了.
我赶紧出门去找, 街头巷尾, 甚至侥幸说会不会去我们以前去过的地方, 可是无功而返, 我不得不去派出所备案. 折腾了一天一夜,
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 囡囡一个人回来了, 她妈妈是大气不敢出, 怕她再走.
我又找过囡囡一次, 倒不是真的要去争取囡囡, 我只是不希望她是赌一口气去结这个婚. 囡囡听我说完, 淡定地说, 没什么气可赌的, 大家都要把事情想清楚的. 她已经和未婚夫把一些事宜在婚前协议好了.
如此, 我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我知道不管我争取与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