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黑白记忆·上海1980’s】国庆十点钟

(2012-10-01 22:25:00)
标签:

杂谈

分类: 底片年代

【黑白记忆·上海1980’s】国庆十点钟

 1989年9月30日晚,国庆之夜外滩的观灯人潮

 

国庆十点钟

文/王海  摄影/谢伟民

小时候看过一部惊悚片,名字叫《国庆十点钟》,说的是一帮特务企图在国庆当晚十点钟制造一起爆炸案,最终被我智勇双全的公安战士擒获的惊险故事。自从那时起,每当我在国庆之夜如潮的观灯人群中,随浪前行时,总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异常惊悚的联想。当然,从来都平安无事。

按照年纪,我作为一名热衷国庆观灯的拥趸岁月,也正在谢伟民先生本版黑白照片定格的1980年代。一名生活在闹市边缘的五角场小镇的少年,也只有在国庆的特别时刻,才会获得父母恩准,邀三五同学,在这天晚上到外滩去,到人民广场去,到塞满无数欢乐人群的城中大道去。没有更多的娱乐了,在那个时代,观灯人群中甚至连充气榔头这样简易之极的追打嬉戏类玩具都未出现。

但是,我们依旧很快乐。因为有光,炫彩的平日罕见的光,照在外滩轮廓线上无数威严而不知来历的建筑上。灯影浮动,人声鼎沸。我们被簇拥着从一条街莫名转向另一条街。无须计划也无法计划,唯一需要做的是事先缚紧回力球鞋的鞋带。也就在那时,我才深刻理解到“裹挟”的物理含义。

国庆观灯的区域,实际就局限在外滩至人民广场沿线——过去,现在,也许将来,都是作为上海样板间之一的地域里。当年所观之景观,如今审视,或觉寒酸,却是当时的年度嘉年华之一。具体的场景,记忆模糊,但人群所过之处,似也未见狼藉满地。“狼藉”是需要一定经济基础方能达成的“破坏性美学”。那个年代,我还穿着顶头破洞的二手回力鞋。

国庆十点钟快到了,嘉年华落幕在即。少年们拖着疲惫的脚步,沿外滩朝北行进。自行车或许停在吴淞路某个弄堂口,或许停在四平路转角那里了。存车费5分。看车的老头子早已不见踪影。

我们打着哈欠,飞身上车,朝着暗黜黜的五角场,前进。

 

(拍摄者说)

在我的回忆中,80年代,每逢国庆这特殊的日子里,我总会去南京路、外滩等处看灯、观烟火。

   当时,我上班的地点在外滩中山东一路14号,每年的9月30日、10月1日晚的国庆之夜,不到晚上6点,公安交警等部门为控制看灯的人流,在南京路、外滩和人民广场等灯饰、放烟火区域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尽管这样,从四面八方来到市中心看灯、观赏烟火的人群还是早早的把南京路、外滩和人民广场等处,围的水泄不通。在我办公的外滩大楼的顶层,可以清楚的看到数十万观灯的民众,站立在外滩的道路上,他们前行的方式几乎是被拥挤的人群推着往前走,尽管是这样,他们的脸上还挂着微笑,沉静在喜悦中。

80年代国庆之夜,上海高楼大厦等的灯饰大多数是白炽灯组成,89年开始,也只是在外滩的几栋高楼上尝试使用泛光照明,且形式单一,缺乏变化。如今,申城的节假日和国庆之夜,琼楼璀璨展千姿,星夜流光溢彩弛。城市的灯饰从原来几百万白炽灯,已被上千、数亿只节能LED灯和多形式的泛光照明所替代。如今,市民观灯不在局限于外滩、南京路市中心,每个区、县都具有独自的观灯高潮区域;夜景灯光实现科学化管理,形成了覆盖市中心各区域的夜景灯光监控网络,灯光开启、闭合以及动态艺术设定,均采用无线远动控制和计算机技术管理。

黑白的上海,多彩的申城,其实都想说声,我爱你!(文/谢伟民)

 【黑白记忆·上海1980’s】国庆十点钟

【黑白记忆·上海1980’s】国庆十点钟
图2


【黑白记忆·上海1980’s】国庆十点钟

图3

【黑白记忆·上海1980’s】国庆十点钟

图4

【黑白记忆·上海1980’s】国庆十点钟
图5

 

 图片2—4,1984年9月30日、10月1日晚,国庆35周年南京路、人民广场之夜

图片5,1984年10月1日晚,一群年龄在10岁左右的小朋友,在市中心的人民广场,观看国庆35周年的文艺演出和烟火表演

图6,1984年国庆前夕,淮海中路夜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