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白万纲_集团管控
白万纲_集团管控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0,819
  • 关注人气:1,06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内部审计—财务管控的最终防线

(2015-10-24 09:52:29)
标签:

财经

白万纲

集团战略

分类: 集团战略
踏入21世纪,安然及世通事件的相继爆发,导致了美国“萨班斯法案”、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新上市准则等涉及公司治理改革措施的纷纷出台,我国证监会亦于2002年1月发布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规范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建设,2006年6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台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强制要求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发布的同时披露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公众开始前所未有地关注公司治理,同时更加关注作为公司治理必备要素的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质量的提升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在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中,公司治理结构并不缺失,相关流程制度也都很完美,但为什么仍然出现了将公司拖入破产边缘的巨大亏损?究其原因,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对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及原总经理陈久霖没有行之有效的审计与稽核,子公司对集团、对外界完全是个“黑箱”,他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为所欲为。又如,中国的银行大都有健全的制度和严格的工作流程,但近年来仍然大案频发,“巨额骗贷”一起接一起?究其原因,根源大多在于缺乏严格的审计与稽核体系导致相关行长们置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于不顾,一个人说了算。因此,审计与稽核是母子公司管控体系中的一个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它的建立和完善是极其必要的。
一、审计监控的三种方式
内部审计—财务管控的最终防线

(一)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可以采取一切可行的手段,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实施有效的管控,而不受固定的程序、固定的管控对象的限制,是母公司对子公司实行财务管控的最全面的最终防线。集团母公司可建立由董事会直接领导的审计委员会来全面负责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监督子公司经营规范化和保证财务数据真实、可靠性。 
(二)政府监控:政府管控主体包括政府主管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财税部门、银行系统、证券市场监管机构和审计署等,这些政府主管部门的管控是宏观的,是通过经济法规及政策对公司进行监管,引导市场主体依法行事,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这些政府主管部门的监控作用对集团内部管控是必不可少的。
(三)社会监督:社会监督主要是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通过审计等活动对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进行间接的、事后的监控。随着现在对所有的法人企业都要求进行年度审计等社会监控活动,社会监控将日益发挥作用,是企业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补充。
二、内部审计的演变
内部审计—财务管控的最终防线

在公众日益关注公司治理的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在概念、范畴和方法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内部审计的目的已经由过去的对公认会计准则遵守情况的检查督促转变为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通过应用系统、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
这就要求企业内部人员包括内部审计人员和非内审人员均需要在内审观念上实现质的转变,非内审人员应充分认识到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是由股东会、董事会、管理层、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组成的,并以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以及信息披露制度为基础的有机结合体,而内部审计在其中更是起到最后把关以及确保各组成员有效地履行其职责的重要作用,从而真正意识和感受到内部审计是公司内部管理的切实需要和必要组成部分。
而内部审计人员则应该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以及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订适应本企业发展,能够为决策层提供咨询服务以及为提高本企业经济效益的内部审计目标。
三、内部审计的两大基本职责
内部审计—财务管控的最终防线

四、良好内部审计职能的特质
内部审计—财务管控的最终防线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通过的内部审计新定义,不再过于强调内部审计人员的内部监督者身份,而是强调内部审计人员参与内部控制评价和风险管理,帮助企业实现目标,将内部审计人员定位为企业咨询顾问和风险管理专家。
例如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内部控制的健全性评价以及控制测试来确定内控缺陷,并就内控缺陷提出流程再造的建议;内部审计人员亦可以通过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方法揭示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从而提出有效的回避及减少风险的建议。无疑这种定位的提出同时也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要想成为这样的咨询顾问和风险管理专家,不仅要掌握会计、审计及相关法律法规,还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一)要有组织系统的大局观,并确立风险在企业无处不在的意识,把风险管理放在整个内部审计过程最核心的部分,通过风险识别和评估,辨别出影响本企业整个经营活动的各类风险。
(二)系统和创新的思维方法,不要让现有的内部审计标准和技术限制了我们的创新思维,而是要更多地站在不断改善企业经营机制的高度上去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
(三)要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充分地与内部管理层进行沟通,取得他们的理解和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的原因,才能提出能够为内部管理机制提供服务的有效建议和措施,内审的工作才能为内部管理层所接受和理解,所以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是内部审计人员所必备的。
良好内部审计职能的履行除了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和行业知识的提升外,独立和权利也是必不可少的职能履行保障。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灵魂内部审计人员要作出公正、公平的鉴定与评价必须具备应有的独立性;权利就是要求内部审计机构能够得到管理层的有效支持。但从目前国内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这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
五、目前企业内审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机构设置不规范。由于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建立较晚,加之在借鉴国外经验方面不尽一致,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存在多种模式,如设在企业财会部门、隶属于总会计师、隶属于总经理、设在监事会以及隶属于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等。
(二)角色、岗位以及部门缺乏充分的独立性。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通常叫做“内部审计部”,也有的叫做“内部控制部”,绝大部分都是企业组织机构的一部分,通常直接向企业管理层报告工作;上市公司或投资公司收购的企业则向监事会以及董事会下属的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但无论是向管理层还是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内部审计机构都是向股东拥有的企业内部组织报告工作,这就决定了内部审计在独立性方面无法作到真正的独立。
(三)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视不够。虽然内部审计工作已经开展了很多年,但部分企业的管理层、领导者对于内部审计的认识仍然比较片面;他们认为,内部审计限制了自己的经营权,对自身权威有负面影响,又或者认为内部审计可有可无,对公司价值最大化的实现帮助不大。这些错误的观点导致部分企业管理者忽视内部审计机构,忽视内部审计人员,把内部审计人员精简并入财务部或综合办公室,甚至出现将内部审计机构撤销现象,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随意性很大。这种情况下,在日常实际经营中,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受到限制,无法得到全面体现,内部审计的责任监督功能和风险控制功能便也难以完全发挥出来。
(四)对下属二级单位的审计流于形式。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在对其下属二级单位进行内部审计时,往往是派驻数名内部审计人员到各二级单位进行调查,而后由他们开展审计。然而,一方面由于企业总部审计人员对下属单位的情况并不十分了解;另一方面,短期内的调查指导的作用微乎其微,再者由于利益牵扯,在审计时往往只能片面去账上寻找数据,靠以往经验去判断某些事项的正确与否,这些都直接影响各二级单位的经营成果考核。 
    (五)审计范围有限,难以涵盖所有业务活动。当前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的信息载体主要集中在财务领域,审计对象一般都是财务会计凭证、账簿、财务报告等,内部审计人员也主要是对这些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检查(如金额是否准确,项目是否齐全等);而对于财务领域之外的经营管理领域,却并没有很深地涉及到,如在审查销售合约时,往往只是对相关票据是否齐全,项目是否齐全,金额是否正确等做出检查,而对销售价格的合理性,销售成本的合理性,赊销政策的合理性,销售数量的合理性往往不做检查,把这些排除在内部审计项目之外。造成了内部审计范围狭窄的现状。 
   (六)缺乏技术、技能与经验。大多数内部审计人员是从原财务部门分离出来的,不仅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比较低,缺乏必要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巧,而且缺乏与生产、经营、管理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严重制约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