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的三个特点

标签:
股票白万纲财经产融结合集团管控 |
分类: 集团管控 |
事实上很多集团公司之所以能把子集团管好,不是因为他们有特异功能,我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子集团每月的述职会。以中粮集团为例,他们每月要专门拿出几天、几天听子集团来述职,你们敢吗?有很多老总说是不是会越来越多这种述职,子公司的这种绩效分析,经营分析要花几天时间,集团越大,母公司在这方面要花的精力会越来越多,管理会越来越复杂,绝对不可能会相对变得简单。那么,这就和我当初的初衷似乎是相违背的,我们其实都想把它做得更加简单,没有办法,这是集团公司做得越来越大必然的一个结果。
而且我必须说,真正的集团是强势集团,那种物理上把子公司捏到一起,捏到全球第一,或者捏到最大的,不算什么真正的集团。你比如说中粮集团,在周政在的时候,事实上也是个非常大的集团,但是,不过是小三版合成的航空母舰,外型是航空母舰的外型,但是骨子里面不是小三版。只有宁高宁上去以后,才逐渐地把它整合成一个有航空母舰运行机理的这么一个东西。而很多中国的大型公司,我们也知道,事实上依然是物理上堆积所形成的这么一个加合,层层叠加,形成大的结构,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集团。为什么?集团有三个最基本的特点。
1、强势业务
第一,它一定有一个很强势的业务,强势业务可以分为两种。首先,一个业务就在整个集团里面会占到非常大的份额,比如说其中一个业务集团里面占到30%、40的份额,这种我们把它叫做典型的强势业务。其次,还有一种业务可能是非常分散的,比如说零售业的沃尔玛,但有一个全球非常大的利机,全球市场作为它的背景支撑,如果这样的话,我们也可以把它叫做强势业务。
2、强势关联
第二,所有公司之间必须有强势关联。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有非常强的关联,外人看可能看不出他们里面的把戏来,但是里面人都知道他们是真的强势关联。比如说我们可以想见,任何一个李嘉诚之外的人都不可能驾驭长实这么一个集团,为什么?他获得不了庞大的政治资源。李嘉诚的钱,主要是从基础建设、基础设施、区域开发、城市化,这样一些钱。事实上他是协助政府经营的钱,挣政府经营的钱,所以李嘉诚如果没有这种政治经营关系、政治经营能力的话,绝对不可能把这个企业经营起来。尽管李嘉诚的集团里面也有比如说零售、科技这么一些板块,但是这么一些板块纯粹是挣些余钱,就是手上整个金融关系、能力大了以后做些消化。所有业务之间看着是错综复杂毫无关联,但是内部其实强势关联。
3、母合效应与价值增值
最后,要有强势的母合增值效应。母公司要能够把子公司经营起来,所有的子公司加起来挣了1块钱,因为你母公司的存在而把它变成1块2,甚至1块8,这是叫做母合作用。
母公司必须发现价值点,所有子公司都有价值点,那么你如何把他的价值点找出来?在这点上我举一个例子,GE,这是全球都很佩服的一家公司。通用电气他的母公司的一个增值作用是怎么发挥的呢?GE下面有一家著名的GE金融中心,是全球最大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经营金融中心;另外还有13个事业部,这13个事业部都有一个特点,比如说生产发动机的、生产大型电机的、生产大型医用设备、设施的,除了工程塑料、照明等,基本上都是面朝工业客户,所以基本整个金融、运营模式就变成了这样:这13个事业部放足马力生产,生产出来的有订单的单子就交给订单客户,没有订单就交给GE金融中心,GE金融中心把它经营租赁出去。这就是GE最厉害的一套。
经营租赁出去有两个好处:第一,甲方只用付少量的款就可以获得租赁设施,所以对甲方来讲是非常划算的。第二,虽然表面上甲方很便宜地获得了租赁设施,开工了,开始有生产力了,但是不要忘记了,GE也等于把一份好的贷款给你了,你等于背上了GE的贷款,而GE从全美的退休基金,可以吸纳各种各样的钱给你。因为他是放贷的,表面上是销售,其实是放贷,所以全美在2002年评选美国20世纪十大CEO的时候,杰克?韦尔奇没有评上,为什么呢?全美都知道杰克?韦尔奇在做金融游戏,这13个事业部经营效果并不太好,但是GE的金融中心非常好,在2002年,GE的净利润是150亿美金,去年将近是360亿美金。由此可以想见,事实上,伊维尔特上任以后,主要是开发这13个事业部的能力,通过这13个事业部额外获得240亿的效益,但是在杰克?韦尔奇时期,主要是发挥金融中心的作用。
洛克?西德马丁长期在投诉GE,为什么?因为GE是量产,坦克飞机他也量产,这样的话,所获得的采购优势是不可比拟的,价格非常低,所以洛克?西德马丁长期竞争不过他。
但反过来说,GE就是通过量产以后,它给有订单的客户的价格也不低。但金融租赁的话,这时候多余出来的产品价格可高可低,有非常大的调节空间,所以一般公司都竞争不过他们,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见的强势的母合增值类的公司。
事实上一个母公司必须强势地发挥这两种作用,一个是母合作用,母公司给子公司所带来的一些整合措施;第二,母公司本身必须能够把1块钱变成1块2、1块3,1块8。那么这就是所谓的真正的集团化。

而且我必须说,真正的集团是强势集团,那种物理上把子公司捏到一起,捏到全球第一,或者捏到最大的,不算什么真正的集团。你比如说中粮集团,在周政在的时候,事实上也是个非常大的集团,但是,不过是小三版合成的航空母舰,外型是航空母舰的外型,但是骨子里面不是小三版。只有宁高宁上去以后,才逐渐地把它整合成一个有航空母舰运行机理的这么一个东西。而很多中国的大型公司,我们也知道,事实上依然是物理上堆积所形成的这么一个加合,层层叠加,形成大的结构,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集团。为什么?集团有三个最基本的特点。
1、强势业务
第一,它一定有一个很强势的业务,强势业务可以分为两种。首先,一个业务就在整个集团里面会占到非常大的份额,比如说其中一个业务集团里面占到30%、40的份额,这种我们把它叫做典型的强势业务。其次,还有一种业务可能是非常分散的,比如说零售业的沃尔玛,但有一个全球非常大的利机,全球市场作为它的背景支撑,如果这样的话,我们也可以把它叫做强势业务。
2、强势关联
第二,所有公司之间必须有强势关联。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有非常强的关联,外人看可能看不出他们里面的把戏来,但是里面人都知道他们是真的强势关联。比如说我们可以想见,任何一个李嘉诚之外的人都不可能驾驭长实这么一个集团,为什么?他获得不了庞大的政治资源。李嘉诚的钱,主要是从基础建设、基础设施、区域开发、城市化,这样一些钱。事实上他是协助政府经营的钱,挣政府经营的钱,所以李嘉诚如果没有这种政治经营关系、政治经营能力的话,绝对不可能把这个企业经营起来。尽管李嘉诚的集团里面也有比如说零售、科技这么一些板块,但是这么一些板块纯粹是挣些余钱,就是手上整个金融关系、能力大了以后做些消化。所有业务之间看着是错综复杂毫无关联,但是内部其实强势关联。
3、母合效应与价值增值
最后,要有强势的母合增值效应。母公司要能够把子公司经营起来,所有的子公司加起来挣了1块钱,因为你母公司的存在而把它变成1块2,甚至1块8,这是叫做母合作用。
母公司必须发现价值点,所有子公司都有价值点,那么你如何把他的价值点找出来?在这点上我举一个例子,GE,这是全球都很佩服的一家公司。通用电气他的母公司的一个增值作用是怎么发挥的呢?GE下面有一家著名的GE金融中心,是全球最大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经营金融中心;另外还有13个事业部,这13个事业部都有一个特点,比如说生产发动机的、生产大型电机的、生产大型医用设备、设施的,除了工程塑料、照明等,基本上都是面朝工业客户,所以基本整个金融、运营模式就变成了这样:这13个事业部放足马力生产,生产出来的有订单的单子就交给订单客户,没有订单就交给GE金融中心,GE金融中心把它经营租赁出去。这就是GE最厉害的一套。
经营租赁出去有两个好处:第一,甲方只用付少量的款就可以获得租赁设施,所以对甲方来讲是非常划算的。第二,虽然表面上甲方很便宜地获得了租赁设施,开工了,开始有生产力了,但是不要忘记了,GE也等于把一份好的贷款给你了,你等于背上了GE的贷款,而GE从全美的退休基金,可以吸纳各种各样的钱给你。因为他是放贷的,表面上是销售,其实是放贷,所以全美在2002年评选美国20世纪十大CEO的时候,杰克?韦尔奇没有评上,为什么呢?全美都知道杰克?韦尔奇在做金融游戏,这13个事业部经营效果并不太好,但是GE的金融中心非常好,在2002年,GE的净利润是150亿美金,去年将近是360亿美金。由此可以想见,事实上,伊维尔特上任以后,主要是开发这13个事业部的能力,通过这13个事业部额外获得240亿的效益,但是在杰克?韦尔奇时期,主要是发挥金融中心的作用。
洛克?西德马丁长期在投诉GE,为什么?因为GE是量产,坦克飞机他也量产,这样的话,所获得的采购优势是不可比拟的,价格非常低,所以洛克?西德马丁长期竞争不过他。
但反过来说,GE就是通过量产以后,它给有订单的客户的价格也不低。但金融租赁的话,这时候多余出来的产品价格可高可低,有非常大的调节空间,所以一般公司都竞争不过他们,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见的强势的母合增值类的公司。
事实上一个母公司必须强势地发挥这两种作用,一个是母合作用,母公司给子公司所带来的一些整合措施;第二,母公司本身必须能够把1块钱变成1块2、1块3,1块8。那么这就是所谓的真正的集团化。

后一篇:集团公司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