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子后有母类集团的天然难题
(2012-09-08 11:14:50)
标签:
白万纲财经华彩咨询集团管控 |
分类: 集团管控 |
关于集团
一般定义: 集团,是为了一定的目的组织起来共同行动的团体
。《公司法》中没有“集团”一说,只有有限责任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但现实中,常看到某某集团公司的说法,其实这不过是多个公司在业务、流通等方面联系紧密,形成的公司(或者企业)联盟罢了,是民间约定俗成。
一个企业,以法人的名义,在多家公司入股(或设立分公司),俗称母公司,母子公司间因股份“血缘”组成企业联合体,类似于军队的集团军。故俗称集团公司。
目前为止,集团只有,国家工商局《企业集团登记管理暂行规定》作为唯一的法规依据,此文件规定:企业集团是指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为主体,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的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成员企业或机构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法人联合体。企业集团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
集团公司与集团化运作
公司法中没有关于集团的概念,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集团公司的概念。集团公司,在国家有关规范性文件中均称为企业集团,但在工商注册时,一般把出资的母公司叫做称为“某某(集团)有限公司” 或“某某(集团)股份公司”。此处的集团公司,说的是最上面那家出资的母公司,不包含下属各个分公司,子公司。
比如我们在青岛碰见一个人问他到哪儿去,他说到海尔集团去,其实这时候说的不是整个海尔集团,而是它的母公司----海尔(集团)有限公司,它本质上是个有限公司,集团是括号在里面。
现在各地很多企业都争着把自己注册成集团,使得银行的贷款支持,政府的政策支持就大。
地方的分税制和GDP导向也使得政府也喜欢集团,地方长官特别乐意在当地培育出利税大户。1,培育出利税大户,他守法情况和纳税能力就强。2,有可能带动一个上下游产业链,使得我这个镇或我这个县,把周边的镇或县打败,。
几个作用一结合,就导致当下做成集团要占便宜得多,各地集团数量风起云涌,但事实上绝大多部分集团是注册的集团,集而不团,事实上只是母公司下面有若干家子公司而已,它并没有实际集团化运作,所以我们特别分清楚,集团和集团化运作是两码事。
集团化运作,指的是多个关联企业之间在研发、采购、制造、销售、管理等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协同运作的方式叫集团化运作。不管是不是正式注册的集团,都可以进行集团化的紧密协作型运作。 集团化运作尤其对有若干分公司,外派机构,分店的企业有重大意义
集团化运作往往强调关联企业在研发、采购、制造、销售、管理等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协同化运作的方式,按我们通俗的话说就是打群架的方式在运作。
当然从全球来看,有一个天然难题是先有子后有母,这类集团有一个非常大的天然难题,你们要知道,全球绝大多部分集团都是先有若干自然人出资的集团,或者不相关的集团,然后在他们之上形成一个母公司,很少一开始就成立一个公司,不停地去并购或设立公司,很少很少这样的,一定是胡乱开了很多公司以后,在上面设一个控股公司,然后控股公司旁边不小心生出很多公司,在控股上再生出一个控控股公司,等等,一定是在这样,循环往复式,有机加随机,这么一种方式发展,最后带来这个集团最大的顽症:
1.管控体系不系统,零敲碎打
2.管控政策不一致,特例多,讨价还加多
3.集权过程阻力大,妥协多
4.总部角色转变难,子公司难认可
5.总部业务管理偏弱,战略与投资管理精度差
管控体系不系统,零敲碎打,管控政策不一致,特例多,讨价还价多,集权过程阻力大,妥协多,总部角色转变难,子公司不能认可你,觉得你不就是有钱,你凭什么做我们母公司,你管不了,不如我专业。
另外由此带来总部业务管理偏弱,业务管理上不来,不懂子公司的行,不懂子公司的行以后,会导致对子公司战略的评价,重大战略举措我评价不了,还有投资的方向手感较差,而你我都知道,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今天的战略理念就是明天的投资结构,所以战略搞不准,投资搞不准,一个母公司就像个没头的苍蝇一样,他没法真正担负起带动所有子公司成长的重任,这是全球的一个普遍难题。
但现实中,常看到某某集团公司的说法,其实这不过是多个公司在业务、流通等方面联系紧密,形成的公司(或者企业)联盟罢了,是民间约定俗成。
一个企业,以法人的名义,在多家公司入股(或设立分公司),俗称母公司,母子公司间因股份“血缘”组成企业联合体,类似于军队的集团军。故俗称集团公司。
目前为止,集团只有,国家工商局《企业集团登记管理暂行规定》作为唯一的法规依据,此文件规定:企业集团是指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为主体,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的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成员企业或机构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法人联合体。企业集团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
集团公司与集团化运作
公司法中没有关于集团的概念,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集团公司的概念。集团公司,在国家有关规范性文件中均称为企业集团,但在工商注册时,一般把出资的母公司叫做称为“某某(集团)有限公司” 或“某某(集团)股份公司”。此处的集团公司,说的是最上面那家出资的母公司,不包含下属各个分公司,子公司。
比如我们在青岛碰见一个人问他到哪儿去,他说到海尔集团去,其实这时候说的不是整个海尔集团,而是它的母公司----海尔(集团)有限公司,它本质上是个有限公司,集团是括号在里面。
现在各地很多企业都争着把自己注册成集团,使得银行的贷款支持,政府的政策支持就大。
地方的分税制和GDP导向也使得政府也喜欢集团,地方长官特别乐意在当地培育出利税大户。1,培育出利税大户,他守法情况和纳税能力就强。2,有可能带动一个上下游产业链,使得我这个镇或我这个县,把周边的镇或县打败,。
几个作用一结合,就导致当下做成集团要占便宜得多,各地集团数量风起云涌,但事实上绝大多部分集团是注册的集团,集而不团,事实上只是母公司下面有若干家子公司而已,它并没有实际集团化运作,所以我们特别分清楚,集团和集团化运作是两码事。
集团化运作,指的是多个关联企业之间在研发、采购、制造、销售、管理等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协同运作的方式叫集团化运作。不管是不是正式注册的集团,都可以进行集团化的紧密协作型运作。 集团化运作尤其对有若干分公司,外派机构,分店的企业有重大意义
集团化运作往往强调关联企业在研发、采购、制造、销售、管理等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协同化运作的方式,按我们通俗的话说就是打群架的方式在运作。
当然从全球来看,有一个天然难题是先有子后有母,这类集团有一个非常大的天然难题,你们要知道,全球绝大多部分集团都是先有若干自然人出资的集团,或者不相关的集团,然后在他们之上形成一个母公司,很少一开始就成立一个公司,不停地去并购或设立公司,很少很少这样的,一定是胡乱开了很多公司以后,在上面设一个控股公司,然后控股公司旁边不小心生出很多公司,在控股上再生出一个控控股公司,等等,一定是在这样,循环往复式,有机加随机,这么一种方式发展,最后带来这个集团最大的顽症:
1.
2.
3.
4.
5.
管控体系不系统,零敲碎打,管控政策不一致,特例多,讨价还价多,集权过程阻力大,妥协多,总部角色转变难,子公司不能认可你,觉得你不就是有钱,你凭什么做我们母公司,你管不了,不如我专业。
另外由此带来总部业务管理偏弱,业务管理上不来,不懂子公司的行,不懂子公司的行以后,会导致对子公司战略的评价,重大战略举措我评价不了,还有投资的方向手感较差,而你我都知道,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今天的战略理念就是明天的投资结构,所以战略搞不准,投资搞不准,一个母公司就像个没头的苍蝇一样,他没法真正担负起带动所有子公司成长的重任,这是全球的一个普遍难题。
前一篇:时下集团化运作的特点——两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