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经济周期,逃不过的规律

(2010-11-14 13:14:15)
标签:

华彩咨询

白万纲

集团管控

集团管理

财经

分类: 内控与风险
  经济周期(Businesscycle):也称商业周期、景气循环,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
  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好坏,既受其内部条件的影响,又受其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们越来越多地关心经济形势,也就是“经济大气候”的变化。一个企业,无力决定它的外部环境,但可以通过内部条件的改善,来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充分利用外部环境,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自己的小环境,以增强自身活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因此,作为企业家对经济周期波动必须了解、把握,并能制订相应的对策来适应周期的波动,否则将在波动中丧失生机。
  经济波动以经济中的许多成分普遍而同期地扩张和收缩为特征,持续时间通常为2到10年。现代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周期发生在实际GDP相对于潜在GDP上升(扩张)或下降(收缩或衰退)的时候。每一个经济周期都可以分为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上升阶段也称为繁荣,最高点称为顶峰。然而,顶峰也是经济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此后经济就进入下降阶段,即衰退。衰退严重则经济进入萧条,衰退的最低点称为谷底。当然,谷底也是经济由衰转盛的一个转折点,此后经济进入上升阶段。经济从一个顶峰到另一个顶峰,或者从一个谷底到另一个谷底,就是一次完整的经济周期。现代经济学关于经济周期的定义,建立在经济增长率变化的基础上,指的是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经济周期波动的扩张阶段,是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日益活跃的季节。这时,市场需求旺盛,订货饱满,商品畅销,生产趋升,资金周转灵便。企业的供、产、销和人、财、物都比较好安排。企业处于较为宽松有利的外部环境中。
  经济周期波动的收缩阶段,是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日趋紧缩的季节。这时,市场需求疲软,订货不足,商品滞销,生产下降,资金周转不畅。企业在供、产、销和人、财、物方面都会遇到很多困难。企业处于较恶劣的外部环境中。经济的衰退既有破坏作用,又有“自动调节”作用。在经济衰退中,一些企业破产,退出商海;一些企业亏损,陷入困境,寻求新的出路;一些企业顶住恶劣的气候,在逆境中站稳了脚跟,并求得新的生存和发展。这就是市场经济下“优胜劣汰”的企业生存法则。
  巴菲特曾经有一段耳熟能详的投资名言充分揭示了反周期投资的真谛,“投资者应当在别人贪婪时自己谨慎,别人谨慎时自己变得贪婪。如果你在别人贪婪时比别人更贪婪,在别人谨慎时比别人更谨慎,那么你最好不要有任何投资。”上世纪30年代,控制全球火柴市场70%的瑞典“火柴大王”克努格悄悄收购了瓦伦堡家族名下企业的股票,一度成了STORA造纸公司的最大股东,还控股爱立信。在大萧条期间,由于胃口太大,克努格因财务出现巨在漏洞而破产,瓦伦堡趁此良机,收购了克努格的大部分股票,使得麾下的企业越来越多。当时瑞典约1/3的公司倒闭,瓦伦堡家族的第二代掌门纳特和他的兄弟马库斯,不仅没有畏缩不前,反而是精挑细选,作为瓦伦堡旗舰企业的银瑞达以极其低廉的成本收购了一些暂时亏损但具发展潜力的公司,包括以1瑞典克朗、承担100万克朗债务的方式收购阿斯特拉公司(Astra),1998年阿斯特拉与英国制药公司捷利康(Zeneca)合并为阿斯利康,成为世界第三大制药集团。瓦伦堡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瑞典乃至北欧成了无人匹敌的家庭财团,今时今日的局面,便是在这个时期打下的基础。
  90年代之后的经济危机:
  1991年的日本楼市泡沫
  以1985年广场协议为起点,日元相对于美元大幅升值,为刺激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中央银行采取了非常宽松的金融政策,鼓励资金流入房地产以及股票市场,致使房地产价格暴涨。到1989年,日本的房地产价格已飙升到十分荒唐的程度。当时,国土面积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日本,其地价市值总额竟相当于整个美国地价总额的4倍。到1990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总地价。1991年后,随着国际资本获利后撤离,由外来资本推动的日本房地产泡沫迅速破灭,房地产价格随即暴跌。到1993年,日本房地产业全面崩溃,个人纷纷破产,企业纷纷倒闭,遗留下来的坏账高达6000亿美元。这次泡沫不但沉重打击了房地产业,还直接引发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受此影响,日本迎来历史上最为漫长的经济衰退,陷入了长达15年的萧条和低迷。即使到现在,日本经济也未能彻底走出阴影。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一场空前的金融风暴席卷了亚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在这场风暴中,受灾国难以计数的企业破产倒闭,仅以韩国为例,在1997年短短的一年当中,全国前50位大财阀就有14家在风暴中破产,775家上市公司有50家倒闭,而其中小企业的破产数量更是高达15000余家。
  从整体来看,在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等国,国民的工资收入普遍下降了10%到20%的水平,而通货膨胀使国内物价普遍上升了20%到50%,此消彼长,使得这些国家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降幅平均超过了30%,随着严重的经济不稳定的出现,很多国家出现了政治不稳定和社会不稳定。
  但是中国直到1998年初才感受到被波及,1998年3月政府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并在下半年开始了一系列增加国内投资,需求的政策。
  2007——次级债风波
  美国正陷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美国的次级抵押信贷本始于房屋的实际需求,但又被层层衍生成不同等级的资金提供者的投资品种。而次级按揭客户的偿付保障与客户的还款能力相脱节,更多地基于房价不断上涨的假设。在房屋市场火爆时,银行得到了高额利息收入,金融机构对房贷衍生品趋之若鹜。一旦房地产市场进入下行周期,则违约涌现,危机爆发。因链条过长,市场的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管都变得相当困难;因中间环节多为“别人的钱”,局中人的风险意识相当淡薄。长链条固然广泛分散了风险,但危机爆发后的共振效应更为惨烈。这场危机将持续成为一股“腐蚀性”力量,直接引发了美国的经济衰退,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进而诱发全球一系列经济动荡。
  中国近几年的经济发展脉络:
  1998年--2001年通缩时代:
  1998年经济面临的困难是:
  一:工业生产能力过剩
  二:97年出人意料的农业大丰收导致农业产量过剩
  三:内资大量的外逃(内部的环境不佳及美国的货币升值及互联网泡沫的产生期的吸引)
  四:国际上主要是东南亚的大幅贬值下的竞争,于是产生了98年--2001年通缩时代,2002年经济9.1%涨幅才摆脱通缩。
  而股市顺势逐步下跌,(这里以深市全流通为标的的深成指为研究对象),99年5月股市开始了一波波澜壮阔的政策性牛市(或者说是大级别中级行情),它也是政府发展资本市场,扩大内需的一部分。深市1999年5月、2002年1月、2003年1月、2005年6月、2005年11月五个极值低点表明了熊市的漫长与可怕!
  2003—2007年经济起飞:
  从2003年开始的本轮经济增长周期应该是“慢起步、匀加速、缓减速、稳着陆”,“到2007年GDP增速是这轮周期的峰值”。股市从九百八十点涨到了六千多点,但在2008年第三季度中一度出现一个很奇怪的二八现象,金融股、地产股、有色金属、钢铁股轮动,拉动大盘高升,其余大部分股票却下跌,股市的这种境况正是中国二元经济的生动写照,随着紧缩政策的逐步显现,以及美国次级债风波、大小非解禁等,新一轮的经济衰退又显现,很多企业从第三季度出现负增长,股市从六千多点一直降到一千七百多点。
  以上从世界范围和中国范围内的经济周期变化中可以看出,经济周期周而复始,同时带来了机会和威胁,怎样利用经济周期进行风险经营是摆在中国企业面前一个重要的课题。
  小结: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经济的到来,生产要素流通越来越迅速的同时也越来越复杂多变,企业生存的环境越趋趋于复杂化,劳动力市场、产品市场金融市场的的经营方式之间的分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原本对于金融企业至关重要的风险管理成为了各个产业的企业生存发展的必备技能。
  世界本来就是一个多因素决定的世界,从横向思维维度看,每个层次的影响因素都很多,是不能穷尽列举的,从纵向思维维度看,每个因素还可以再细分多个因素,乃至无穷尽的细分下去,所有的这些因素在一定条件下保持相对稳定,同时在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下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然而这些因素、条件结构是不断变化的,每种要素的变动都可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主要矛盾决定次要矛盾这种规律依然存在,但是在一个动荡的、变化非常迅速的环境中,次要矛盾决定主要矛盾的概率就会变得越来越大,蝴蝶效应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摘自华彩咨询集团集团风险管理相关文献;作者:白万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