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集团管控集团管理集团型管控集团型管理战略管控 |
分类: 集团管控 |
德意志银行集团经营转型管控手段(六)
5、通过互补性并购全面出售保险业务,强化PCAM资产管理业务
自1998年以来,德意志银行逐步通过积极的资本并购,已将资产管理业务渐次培育成为重要的战略性业务。但由于保险等非核心业务影响,PCAM收益表现并不稳定。2001年德意志银行PCAM经营效益并不理想,税前收入仅为2000年的28%。通过互补性并购出售非核心业务,强化资产管理业务的市场竞争地位,成为德意志银行提升PCAM收益表现的基本思路。
2001年9月,德意志银行与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Zurich Financial Services Group,简称ZFS)签署协议,德意志银行将其在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的人寿保险业务和德国Herold公司75.9%的股份,以及下属的Bonnfinanz公司(德国第四大金融服务公司)和DGV公司(一家财务咨询公司)转让给ZFS,换入ZFS下属市值25亿美元的苏黎世Scudder投资公司(Zurich Scudder Investment)100%的股份。2001年6月底,ZFS管理的资产总和为4158亿瑞郎,其中Scudder管理的资产(主要是基金)就达3452亿瑞郎,占比达到83%。2002年对Scudder的并购完成后,德意志银行接管了ZFS在德国和意大利的资产管理业务,大大增强了两个主要市场的资产管理和投资业务实力。而ZFS在德国的业务规模将大大增强,保费收入预计增至59亿欧元,ZFS在国际保险市场上的地位也升至世界第八位。
2002、2003年德意志银行还通过其他方式陆续将其在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和葡萄牙的PCAM中心的保险业务出售,至2003 年PCAM几乎清退了所有的保险业务,虽然保费收入大幅减少,但对保单持有人的分红及偿付支出也大幅下降。
2002年德意志银行花费4.9亿美元收购了美国从事房地产投资管理的RREEF公司。该公司管理着大约162亿美元的资产(基本是工业资产、办公大楼、居民住宅以及购物中心,分布在美国50个最大的城市),通过并购,德意志银行进一步加强了其在美国市场的资产管理业务。
2004年德意志银行签署了并购本土投资管理公司Wilhelm von Finck的协议,Wilhelm von Finck管理的资产约为10亿欧元,通过互补性并购,德意志银行将进一步巩固在本土市场私人财富管理业务的优势竞争地位,打造出强势资产管理银行的品牌。
按照“专注于核心业务”的战略决策,德意志银行对股权投资资产也进行了梳理分析,剥离非核心投资,降低投资风险,成为改善集团投资中心(CI)经营绩效的基本策略。
德意志银行投资中心中股权投资资产风险和收益水平受资本市场景气状况的强烈影响。受2000~2002年欧美资本市场低迷的影响,德意志银行CI业绩在2001年出现较大的下滑,市场风险扩大推动德意志银行对CI的投资结构进行重大调整。
通过非核心股权投资清理,德意志银行实现了集团投资中心的显著“瘦身”,风险加权资产显著减少,释放了大量资本,经营稳健性明显增强,核心业务的地位更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