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中山陵

标签:
南京景区门票民国孙中山 |
分类: 游记中国 |
中山陵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拜谒中山陵是我此行南京最重要的目的。
从下马坊地铁站一出来,就有很多黑出租车和黑导游前来兜售生意,如果听信会不同程度的受伤。
从地铁站到陵墓走路大概要半个多小时,坐黑出租十块钱一位只给送到停车场,这段路十五分钟的路通公交车。
从停车场到中山陵大门的这段有点远也有点坡,身体不好的可以选择这种景区内的环保车。
紫金山是南京城区最后一块天然绿地,这里的空气质量比闹市区好,如果有时间这段路自己慢慢走走也挺好的。
在中国的景区内,经常可以见到这种临时搭建的小摊位,对这些经营者我没有任何意见,只是这些摊点的造型设计实在是与周边的环境太格格不入,而且他们所出售的商品质量和价格也太没有保障。
这里就是景区大门口,我去时是二月,天很冷人也不是很多,尽管如此在景区标志处拍到此一游的人还是很多。
在大门外有段仿古商业街,两边是饭店、特产店和纪念品店。跟所有景区一样这的商品也以“宰”外地人为主。
我在一家国营的商店里想买一张明信片邮回家,结果营业员告诉我,要买就得买一套单张不卖,邮票也是要买就买一本单买也不卖。我说有没有包装坏了的卖我一张,我就想邮回家纪念一下多了没用。她们很惊讶,说人家都买一套留纪念你咋买一个邮呢?不知道是我OUT了还是穿越了,明信片和邮票难道不是用来邮寄的吗?
这里是中山陵真正的景区大门,现在中山陵实行了免费参观,但高峰时段会对人流有所控制。这一点倒是很好,可惜目前国内这样的景点还是太小,只有跟今天的政府能发生联系的“革命”景区,才部分的实现了免票参观。
从这座牌坊开始就进入了真正的陵区,牌坊上是孙中山手书的“博爱”。
过了博爱牌坊是一段375米长40米宽的墓道。远处的建筑依次为陵门、碑亭和祭堂。
这是中山陵的陵门,门上是孙中山先生写的“天下为公”。
过了陵门是碑亭。碑亭内有一块高约6米的石碑,上刻着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题写的“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於此 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的鎏金大字。
埋葬在钟山是孙中山生前的遗愿。中山陵于1926年动工,1929年孙中山入葬,但直到1931年所有工程才全部结束。按照宋庆龄的意愿,中山陵要比明孝陵的地势高,并且中山陵之上再也不能修建任何人造建筑。从照片上,可以再次看到南京的空气质量不是一般的差,连续两天都是晴天但却怎么都看不远。
祭堂是整座陵园位置最高的核心建筑,在祭堂正面的三个门洞上,分别书写着“民族”、“民生”和“民权”,这也是孙中山所创导的“三民主义”。
祭堂不让拍照,参观者只能右边进左边出不能长时间停留。这里恐怕是中国大陆唯一受官方保护并能醒目存在国民党标志的地方。祭堂内最有价值的是两边墙上孙文手书的遗著《建国大纲》。堂后是孙先生的墓室,原来凭票参观时是能进去的,自从免费之后就不让进了。
因为不让拍照所以很难描述《建国大纲》的全文,大概的意思是:具体规划中国如何从一乡一县最后到全国实现真正的民主和自由,并介绍国家要沿着什么样的理念去发展等内容。全文用很精炼的语言,清晰地描绘了一个新型国家的美好蓝图。早在一百多年前,中国就率先在亚洲建立了第一个共和国,如历史真能按孙中山设想的那样发展,今天我们所有人可能就都是另外一种人生。。。孙中山算是一个经得起历史检验并值得尊敬的中国历史人物,愿他在天国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