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兰群岛(瑞典文:Åland、芬兰文:Ahvenanmaa)位于波罗的海波的尼亚湾入口处,从地图上看,就是位于瑞典和芬兰中间的那群小岛。奥兰是芬兰的一个自治省,岛上通用瑞典语,省府玛丽港是全省的最大城市。
奥兰的自治地位由国际联盟于1921年确认,后来又在芬兰加入欧盟签订的条约中确认。法律规定,奥兰政治中立不设军事设施,其居民豁免在芬兰国防军服兵役。芬兰国会于1920年通过的《奥兰自治法案》赋予奥兰群岛极大的自治权,此法案其后在1951和1991年由同名法律代替。芬兰加入欧盟时签订的一份议定书规定,欧洲共同体条约之条款,对外国人持有房地产和提供服务的限制不得作出任何改变。此举意味承认奥兰人享有自己的国籍。
奥兰群岛本为瑞典领土,于1809年9月《弗雷德里克港条约》割让予俄国,奥兰群岛连同芬兰本土组成附庸俄国的芬兰大公国。其间瑞典无法争取俄国答应不在岛上加固堡垒,除瑞典外,英国也不愿岛上防御增强,因为岛上的军事设施会威胁英国的安全和贸易利益。1832年,俄国开始在岛上建造保玛尔宋特堡垒。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在波罗的海战役中,保玛尔宋特堡垒被英法舰艇夺取并摧毁。1856年《巴黎条约》规定奥兰群岛全岛非军事化。
1918年芬兰内战期间瑞典军队介入,以在驻扎奥兰群岛上的俄国军队和芬兰“红”、“白”军之间维持和平。然而,有历史学家指出,瑞典当时可能有意占领奥兰。数星期后,瑞典让步,任由支持芬兰“白”党的德国军队占领奥兰。
奥兰群岛几乎没什么大型工业,这个风力发电厂应该算是很大的“企业”了
1917年后,岛上居民谋求把该岛割让予瑞典,争取脱离芬兰的联署得到岛上96.2%的成年男人支持。同时在芬兰国内出现了反瑞典倾向,芬兰的民族主义和反俄国化的抵抗,使岛上居民也萌生了瑞典民族情绪。芬兰本土瑞典语少数族群和芬兰语多数族群间的冲突,也令瑞典裔居民不愿留在芬兰。然而,芬兰没有把群岛割让,反而赋予他们自治地位。居民拒绝接受,并把纷争提交至国际联盟。国际联盟决议,芬兰继续拥有奥兰群岛主权,但奥兰群岛必须成为自治地区。因此,芬兰须保证岛上居民使用瑞典语的权利,也要保持他们的文化和地区传统。同时,芬兰签订的国际条约确保了奥兰的中立地位,岛上不得建立军事设施和驻守军队。
从瑞典到芬兰的邮轮都会路过奥兰,经过这片水域要几个小时,大部分都是这样荒凉的小岛
后来,越来越多奥兰居民认为芬兰对该岛的主权是有益的。瑞典没有在国际联盟中支持奥兰的诉求,又在1930年代轻视该岛的非军事化地位。二战之后,奥兰居民增加了对芬兰的归属感。这使得奥兰不再自视为“被芬兰占领的瑞典领土”,而是“芬兰属下的自治领土”。
码头上悬挂的是“北欧7国”国旗,瑞典、丹麦、挪威、芬兰、冰岛、奥兰和法罗群岛
今天的奥兰群岛,面积6784平方公里(含大片内水),人口26771,人口密度才每平方公里17.5人,其中绝大部分都住在首府玛丽港及其周边(上图为玛丽港)。别看才这么点个小地方,跟我身后这样大小差不多的船,一天至少会有五六艘在这里停靠,这些船的容量至少可以把这里总人口的一半运走(下图玛丽港码头上正在掉头的轮船)。
岛上使用东欧时间(比国际标准时早两小时)和欧元,但瑞典克郎也可以通用。这个群岛虽然还不是一个正式的主权国家,但它也有自己的国际域名.ax和国际电话区号00358,有自己的旗帜和徽标,除了军队和外交差不多一个国家该有的它都有。

这是奥兰地区使用的邮票,票面上只显示“奥兰”而根本没有“芬兰”,可见这里的独立性有多高。
这是距玛丽港一小时船程的地方,好不容易发现几户人家
这里的居民构成90%以上是瑞典人,这些人说着瑞典语,年轻的时候大部分也都跑到瑞典去工作,老了才回到自己的故乡养老。这里有点与世隔绝,安静得会让你感到有些害怕。很多情况下一个家庭就能“霸占”好几个小岛和一大片水域,去邻居家一趟得开船带上吃的,远点的不带指南针恐怕都有危险,风大了还不一定能得回来。反正按照我们的想法,这里基本上不适合人类居住,可奥兰人却世世代代在这里居住了上千年。在压力和疲惫达到极限的时候,想起他们来也很是羡慕,羡慕他们能这样安静无虑的生活,简直就是传说中的伊甸园。
出版预告:本周末是瑞典国庆节,同时又是国际足联的国际比赛日。尽管中国队早已经告别2010年南非世界杯,但其他足球强国仍然还在为梦想进行着努力。在这特殊的日子里,瑞典国家队将在主场迎战同组排名第一的丹麦。两个队是足球场上的一对宿敌,他们的较量也代表北欧足球的最高水准,每次碰撞必然都能撞出绚丽的火花。我将亲临现场观战,北京时间下周一凌晨我将更新博客,把来自现场的趣闻介绍给大家,欢迎有兴趣的朋友到时前来观看!
返回伯爵首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