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建的墓地能进世界遗产?如果不是亲自参观还真不敢相信有这事,确实就有这么一座20世纪建造的公墓,在它竣工54年后,即被破例载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座公墓就是瑞典的斯考西斯希尔科高登森林公墓(英语译音)。也叫森林公墓(Woodland
Cemetery)瑞典语叫Skogskyrkogården。
这座森林公墓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以南的恩斯凯德,面积约96公顷,始建于1917年,1940年改扩建竣工。公墓的设计者是瑞典青年建筑师埃里克·贡纳尔·阿斯普隆德(1885-1940)和西古德·莱韦伦茨(1885-1975)。两位合作者在1915年公墓工程设计建造的国际竞标中拔得头筹。
斯考西斯希尔科高登森林公墓,格调“清澈、简朴”,主要设施包括火葬场、骨灰厅、3座小教堂(信念教堂、希望教堂和圣十字教堂)和矗立于草地上的一座巨大花岗岩十字架。这座地势起伏的森林公墓,自然景观与建筑物和谐地融为一体,加之树丛中排列的墓碑,创造出了“绝妙的造型美”。它被视为现代建筑学派最重要的杰作之一,于1994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时,世界遗产委员会指出,它“对当代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墓地设计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2005年9月23日,瑞典还为这项世界文化遗产发行过一枚邮票。
从这个示意图上可以看出,尽管这是个以基督教徒为主的公墓,但里面也埋葬了不少非基督教的信徒,其中包括大量的穆斯林教徒、佛教徒和无宗教人士,甚至还有中国人的墓地。
不管哪个国家,不管哪个时代,也不管是生前还是死后,贫富差距是永远不可避免的。这里的墓穴有很豪华的小墓园,也有比较寒酸的一尺墓穴,甚至还有这样的“骨灰寄存墙”。
瑞典有两百多年没有参与过战争,没有重大的天灾人祸,物权法律也是一脉相承比较稳定。所以,在这里很容易就能找到200年墓龄的坟墓。很多墓都是整个家庭甚至家族的墓穴,他们一定是想活着的时候生活在一起,死后在另一个世界里也要永远在一起。
这里的墓碑也各式各样,体现着死者不同的个性,以及所处的不同文化背景。不像中国,从阳间到阴间全部都要整齐划一。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墓碑错落有致,几乎找不到相同的两块墓碑。
墓碑上的信息也是丰富多彩,从简单的只有名字,到写着长长的墓志,有死者生前形象的雕刻,也有各种自然景观的浓缩。在这里一个个墓碑的看过去,就好象在读着一本巨大的世界文化简谱。
森林公墓的设计和周围环境搭配得也很巧妙,走在这里的林荫小路上,不但让你没有走进坟地的恐惧,反而会有一种舒心向往的冲动。心想如果自己百年之后,真要是能躺在这里也的确不错,宁静、悠远、诗意一个都不少。
西方跟东方的价值观不一样,我们觉得墓地是可怕的不吉祥的地方,我们的墓地一般也都远离市区。西方人却不这么看,他们反而觉得墓地是风水宝地,离墓地近的房子有时还要更贵。中国的城市中心通常是火车站,欧洲的城市中心通常是教堂,而教堂的旁边往往就是墓地。这座森林墓地说是在斯德哥尔摩以南,那是以市中心为基准相对的方位,其实它也位于市区以内,按照北京来说至少也是三环以内。
这墓地确实不小,长度至少能达到三站地铁的距离,我只看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大约占总面积的不到10%。据说在这里躺着的人,比目前斯德哥尔摩活着的还多。地方实在是太大了,一个人带个孩子想去哪儿都困难,为了在她没彻底撒泼之前赶回家,我也只能看这么多了。
返回伯爵首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