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人收养中国孩子以后都做了些什么?

(2007-11-06 08:36:21)
标签:

我记录

城市印象

社会/纪实

最近在写第二本书,所以灵感很多,更新非常频繁,被誉为新浪最勤奋的作者之一,更多文章可以点击Alex王子的阳光城堡
 
昨天发表了一篇一位美国80后年轻人只生了一个孩子,决定再收养一个孩子。因为收养中国孩子过于复杂,而改收一位埃塞饿比亚孩子的故事,在留言中中听到了中国朋友不同的声音。有人不相信,有人嘲讽,有人归咎于社会制度,
 
 
最让我不敢相信的是,居然有美国人关注我的这个中文博客,一位热爱中国的美国朋友昨天看了我的文章以后,专程开车从纽约赶来和我交谈。他告诉我,为了写一篇论文,他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波士顿纽约地区美国家庭收养中国孩子的细致调查。他当年发现在一串调查之后,在美国收养中国孩子的大多数都是美国家庭,只有一对华人夫妇收养了一个中国孩子。
 
美国家庭收养了中国孩子以后怎么做?我的朋友给我讲了一个很感人的故事。这些美国家庭很希望让孩子们能够融入美国文化,可是他们又不希望这些孩子失去中国的根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所以这些美国家庭组织了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全国性的慈善组织“收养中国孩子的家庭协会”,简称F. C. C (http://catalog.com/fwcfc/welcome.html),
这个组织帮助这些迷茫和善良的美国家庭解决了教育中国孩子的苦恼,他们会在中国传统的节日组织一系列的活动来帮助孩子们认知中国传统文化,他们也给孩子们提供中文课,他们也组织孩子们参加一些慈善活动,让他们将爱心传达下去。
 
朋友给我讲了一个很感人的例子。在西雅图和华盛顿地区,这个协会组织被收养的华人孩子们到敬老院去给老人表演中国舞蹈和歌曲。于是那些美国白人父母就站在一旁,看着他们的中国孩子表演,虽然他们根本听不懂他们在唱什么。
 
这位美国朋友也给我提到,不管这些协会怎么努力,这些孩子还是只能接触到一些比较形式的东西,当这些孩子们到了高中的时候,他们会面临归属感的迷茫,他们觉得自己是美国人,但是周围的美国人把他们还是当成华人;他们知道自己来自中国,可是又没有办法和来自中国的朋友用汉语进行流利的沟通。
 
当这位美国朋友给我讲完这段故事,我又开始思考很多问题。我突然想起了我从夏威夷回波士顿,在芝加哥机场转机的时候,在机场遇到一位美国中学老师,她收养了一位上肢残疾的中国孤儿,但是她把这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为这位孩子提供了她能够提供最好的教育,结果这位孩子拿到了纽约地区一个数学比赛的一等奖。
 
其实很多美国家庭对中国非常友好,根据美国国务院(State Department)统计的数据,每年大概有7000多中国孤儿被美国人收养,这些家庭大多是都是比较富裕的中产阶级,因为收养中国孩子要达到一定的财产要求,为什么国内的朋友会用这么不屑的眼光看待这些善举?
 
美国人并不想把这些孩子变成“香蕉”,他们在尽力维护孩子文化和血缘的根,为什么我们依然会对美国人和美国社会进行脸谱化的不信任?
 
为什么中国没有这样的收养和慈善传统?当我们很多人在讽刺美国人动机可疑的时候,为什么我们自己对这么多社会弱势群体这么冷漠?
 
一连串的问题,留给我,也留给我们的社会去思考!  
 
  

美国人收养中国孩子以后都做了些什么?

今年8月1日正式发行的《我的哈佛日记:规划的人生更精彩》在第三个月第三次加印,当当网“家庭教育/报考、留学类”书籍,全国累计销量排名上升至第一名。
 

《我的哈佛日记:规划的人生更精彩》更多内容请点击新东方图书网,这里有三种购买方式的链接。这不是一本关于留学琐事的记录,在这本书里,讲的是一个80后普通年轻人,一个草根小人物所经历的英语学习、考研、出国的故事,从清华到哈佛的历程以及一种健康、阳光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您的生活带来一束温暖的阳光。


我为大家创建的梦想、规划合作、公益非盈利性网站:"桔社网"已经开通,大家可以点击《金秋季节,桔子盛放》查看具体信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