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谭延桐
谭延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4,671
  • 关注人气:31,26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样的雪不多——郝永勃诗集《七月沙堡》读后(1)

(2008-09-10 12:43:24)
标签:

勒韦尔迪

禅意

好时辰

中心角色

ipfq

分类: 文学评论

                                                               记住一场雪吧
                                                               这样的雪不多……
                                                               ——郝永勃《雪地》

                                  像雪一样清洁和美好 
    我来到南宁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雪了,因为这里没有冬天。于是就很怀念北方的那些有雪的日子,特别是像雪一样清洁的朋友。郝永勃,便是这样的朋友。一想起永勃,我眼前的世界便顿然像雪花一样透明和温润了。
    站在书厨前面,我又一次看到了那本像雪花一样美好的诗集——它的书名叫《七月沙堡》,它的作者叫郝永勃。本来我是要找永勃的文论集《鲁迅写照》的,却忍不住又取下了它。近3年来,我已经无数次复习过这样的动作了。
    当初,我收到它的时候,就曾在里面找到过许多的感动;而今,我翻来翻去,当初的感动就又迅速地复活了。我知道,复活的其实不仅仅是感动,还有许多的感想、感念和感悟。有些美好,总是让人难以释怀……就在此刻,我捧着它,捧着住在里面的永勃的心,捧着永勃用心撒下的文字的雪花,我的心顿然就又满满的了,满满的全是美好。
    我写诗转眼已经30多年了,这30多年里,见多了无处不在的庸诗、假诗、呆诗、烂诗,因此每当遇到美好的诗歌时,我的身心总是禁不住地跟着它一起闪光,一起奔跑……我知道我跑着跑着,是会跑到一个洁净、温暖、美好的地方去的,那里尽是鸟语花香,尽是诗情画意……这便是我久久地放不下《七月沙堡》的原因。
    永勃写过许多散文,许多小说,许多评论,等等,但我一直把他看作是一位诗人——我说的当然是真诗人。真诗人的善良、率真、智慧和执著等等,他一应具全了。这些素质,投放在他的诗歌里,诗歌无疑就成了真诗。我喜欢这些真诗。读这样的真诗不仅不会浪费时间,还会使时间不断地增殖,不断地繁衍出一些和时间一样珍贵的黄金。拿这样的精神黄金去兑换好心情,好心情就会拥有一大堆;拿这样的黄金去兑换好感觉,好感觉就会呼朋唤友召来无数透明的好时辰。
    谁不喜欢好心情、好时辰呢?
    我在济南时,曾多次和张炜谈过诗,看得出写小说、写散文同时也在默默写诗的张炜对诗人是充满了敬意的,全然没有当下那些三流小说家的轻慢。他也曾亲口对我这样说过,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成为一位诗人。其实,他已经是一位诗人了,是诗人的诗人却永远不说自己是一位诗人。我就想起了永勃,永勃就像张炜一样,一直是谦逊的,内敛的。不止一次地想起永勃——我说的是当时和张炜谈诗的时候——这里边肯定有着更深的内在的联系。我喜欢像永勃和张炜这样的尽管不事张扬却默默写出了许多好诗的诗人。我之所以把这话摆在了这里,是为了对这个羞于谈诗的年代做一种反拨。当然我的目的也不仅仅在于此。和永勃谈诗的时候,永勃的眼睛是放着光的,我永远记得,记得那些光的深层涵义。
    “诗人是巨人,但他可以毫不费力地穿过针眼;同时,诗人又是矮子,但他却可以填满整个宇宙。”我不禁又一次想起了法国诗评家彼埃尔·勒韦尔迪在他的《关于诗的思考》一文中所说过的这句话。勒韦尔迪无疑是站在生命和生活这两个层面上来说话的。无论是在哪一个层面上,真正的诗人永远都是像雪花一样从高处降临的,这一点绝对没有错。骨子里的高贵,血液里的优雅,也便在这样的诗人身上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了。永勃,自然在我所说的“这样的诗人”之列,也自然在勒韦尔迪所说的那样的诗人之列,而且在队列的前面。
    不认识永勃本人没有关系,就来看看永勃的诗好了。看看永勃的诗,也就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位诗人,在写怎样的诗了——
 
                             我整理着自己的诗歌
                             整理着以往的生活
                             一辆老式的马车,停在一边
                             我从上面搬下来一些什么
                             又装上去一些什么
                                ——《我整理着自己的诗歌》
 

     永勃所整理的,显然不仅仅是那些用文字形式所呈现出来的诗歌,还有生命这首诗歌。他从时光的马车上,卸下或装上的,显然都是他自己,他自己的影子。正因为有了这些影子的存在,我们才觉得永勃是立体的,鲜活的,生动的,丰富的。写到了这里,我就又想起了福克纳、莫里森、索洛古勃等等作家文本中的“影子”——我早就把他们笔下的“影子”归入“影子哲学”的范畴了——正是这些神秘的影子,跳来跳去的影子,始终跑在前面,做了人类的精神导游的。永勃捕捉的,显然就是这样的影子。
    我不能不说的是,一个不认真生活的人,是懒得去整理以往的生活的。这样的人生,不仅没有可整理的生活,更没有可整理的诗歌——他们的生命离诗歌远着呢。多年来,我是一直在注意着,永勃是怎样地警惕着这样的一些人的。这一点,永勃的诗歌也早就告诉过我们了——

 

                            只有餐桌那么远
                            为了认识你,他说一些没有用的话
                            这才酿成后来的离别
                                         ——《相遇》

 

    我们和许多人之间,还不就是只隔了一张餐桌么。可要拿走这张餐桌之间的距离,又是何其艰难呵。正是因为这样,“诗人才扮演着探索者、试验者和提问者的中心角色,诗歌才成了抗衡时间和演变原则的决定性力量”。瑞典学者斯图列·阿伦在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发仪式上的这句祝词,全世界都听到了。一向灵敏的永勃,肯定听得更清楚。因此,他才让自己所担当的这个“中心角色”比一般意义上的诗人角色更多了一层涵义。也正是这层涵义的不断推广,把他和当下的许多诗人给明显地区别开来,走向诗歌的综合治理的。

 

                            除了你,没有谁了解紫色
                            没有谁让他,痛苦而又愉悦
                                          ——《紫色》

 

    你理解他就是了。如果你真的理解了他,无疑你也就理解了“诗人”这两个字了。这样的诗人,即使他一声不吭,诗歌也在替他说话,而且说的都是些不容忽视的话,不容错过的话,不容分解的话。起码,他代表着良心,代表着美好。要知道,我们的世界是多么地需要良心和美好。
    经验,曾经一再地告诉我,有些所谓的诗人永远都是不可以近距离地去接触的,因为一接触就会被灼伤甚至被毁灭。但永勃这样的诗人,是尽可以放心地去接触的。接触了,你才会更加知道他和那些所谓的诗人究竟有着怎样的不同,他的心灵深处究竟有着怎样的云蒸霞蔚。你才会更加觉得,诗人是单纯的,明亮的,美好的,亲切的。说不定还会从此就电闪雷鸣地爱上了诗歌,成了诗歌的最虔诚的信徒。
    因为永勃这样的诗人实在就像纯真的孩子一样,孩子是不会伤人的。他伤了自己,也是绝对不会去伤害任何人的。这是由他的天性和修养所决定的。

 

                           目光,在暗夜里闪烁
                           让我耐心地等待,勤劳地写作,多么好呵
                           每一个驿站,每一个中途,我们是幸运的人了
                                        ——《中途的光》

    幸运的人。是的,有些诗人会让我们变成一个幸运的人,只要我们和他的目光一起凿透苍茫,一起凿穿云雾,一起凿开喧嚣……这样的诗人,早已是和永勃这样的诗人合二为一了。他们是同一个诗人,美好的诗人,发光的诗人。“道冠古今,德配天地”,明代陈凤梧《孔子赞》里的这句话,他们早就记在心上了,就如同一直记着自己姓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