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君词

(2007-09-21 23:27:54)
分类: 文学评论
君词    中药里有“君药”一说,指的是起主要作用的一味药。按照这样的说法,文学作品里起主要作用或贯穿全文的那个关键词就可以叫“君词”了。君词,窃以为,是个很美好的说法。最起码,比关键词什么的说法要耐人寻味。
    君,带有主宰、统治的意思。比如《诗"大雅"公刘》里边的“君之宗之”,就是这个意思。除了“君药”之外,中医学理论里还专门把主宰神明的火叫做“君火”,听起来,也是一个绝妙的说法。
    我喜欢绝妙的说法。艺术离不开类似的绝妙的说法。太阳底下本无神奇之物,任何神奇,其实都是靠语言创造出来的。是语言带动了思想、运载了情感、托出了意境什么的。如果离开了语言——无论是符号语言还是心灵语言——就不可能会有绝妙的说法。如果没有绝妙的说法,就不可能会有语言的风格了。
    给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找一个绝妙的说法,这是一个作家义不容辞的职责。如果是一般的说法,那就不用作家了,就完全可以让宗教家和哲学家来说了。不可替代的说法,是应该出自作家的笔下的,也只有出自作家的笔下。如果不是出自作家的笔下,那还要你作家来做什么呢?难道只是让你来徒有虚名吗?徒有虚名的作家,可实在是太多了,最好还是别再去搀和那样的累加了。如果硬要去搀和那样的累加,到头来,就会越来越让人瞧不起!
    是的,绝妙的说法。要想方设法、呕心沥血地去创造一些绝妙的说法。即使没有绝妙的说法,也是不应该拒绝美好的君词的。
    这个君词,对,还是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君词吧——我所发明的这个美好的“君词”——
    罗兰.巴特文本中的“文本”,德里达文本中的“解构”,马尔克斯文本中的“家族”,托妮.莫里森文本中的“影子”,张承志文本中的“信实”,海子文本中的“麦地”……其实都是意味深长的君词。君词,自然有君子之风,不像当下的不少中国作家那样把“小人之风”揣在自己的怀里——所谓的“审丑意识”,说白了还不就是以丑为美么,还不就是小人之风么!因为只有小人才会干出这等事!君子是不会也不屑干这等事的!
    是君词的积极参与,把俗和雅、贵和贱、高和下给区分开来的。看一个作家的作品,有时候只看作品里边的君词,就知道这个作家究竟是个什么作家了。君词会说话,它什么都会告诉读者,包括修养,包括学识,包括境界,包括秘密,等等。因此,在读一篇或一部作品的时候,紧紧地抓住这个君词是非常必要的。抓住了君词,也就等于抓住了作品的精神以及作家的初衷和动机了。
    时下流行的那些词,比如“哇塞”,比如“我靠”……许多人读了之所以反胃倒胃,就是因为它们不是君词。甚至迷恋它们使用它们的人连它们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也不懂。我曾经对我的学生们这样说过,在你们的作品里,要坚决地杜绝这类的粗俗不堪的破词!如果不杜绝,让我发现了,一个词我至少要扣去两分!有个学生马上说,老师,“哇塞”可是经常听到有人说它的呵!我说,那些经常说它的人,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肮脏的“哇塞”!学生说,不懂了,老师我不懂了,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我说,并且耐心地说,“哇塞”原是流行于台湾的闽南粗话,很难听的!“哇”就是第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塞”就是一个表示性行为的动词——就是我不说肯定你也已经知道了。本来这种粗俗的詈辞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可台湾的影视传媒最先发现了它是个“宝贝”,大陆的一些影视明星又一向没有多大出息,一辈子都在拾人牙慧,像一些小丑一样模仿来模仿去,居然就开始流行了。中国人的德性你是知道的,一个说两个说三个说,就开始全民都说了,就进入了一种集体无意识了!问题的关键在于,那些浅薄的影视歌星,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哇塞”是个什么意思呵!他们可能还只是主观地以为,“哇塞”就是一个感叹词了,跟“哎呀”、“喔唷”、“呜呼”一样是个表示惊讶或惊叹的感叹词了!岂不知,他们在张口闭口地“哇塞”的时候,拼死命地追赶时髦的时候,得意洋洋的时候,真懂的人在骨子里笑他们呢,笑他们一副浅薄相和白痴相呢!
    大人们说孩子们也跟着说。我就亲耳听过一个四岁左右的小女孩这样对我说,哇塞!谭叔叔你可真厉害呀!我马上就纠正说,谭叔叔“厉害”你也要很厉害才行呵!像“哇塞”这样的很不厉害的词儿你最好今后再也不要说它了呵!难听死了呵!谭叔叔都快要吐了呵!——其实,这番话我是说给她的大人听的!孩子不懂大人是应该懂得的!
    口头语言是这样,文学语言就更应该是这样!尽管有些人说了,媚俗是病,媚雅也是病,但媚雅总比媚俗要好得多!俗词不绝于耳,烂熟于心,那是要人的命的!
    许多人不懂这个意思,不懂你就不要乱说!乱说就是盲目、无知和浅薄!这是明摆着的道理!这就像是一服药,如果不懂它究竟是良药还是毒药,你不服就是了呵!
    让俗词自讨没趣、无疾而终,让君词生龙活虎、大放光彩,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它不仅仅是一个作家的事儿,也是每一个人的事儿。一个作家必须要有精神的洁癖,一个非作家也必须要有精神的洁癖,这是没有商量的事儿。不然,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就会越来越成问题。问题越来越多,堆积如山,最后就非崩溃不行。这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古训早就摆在那儿了——千里之堤,溃于蝼穴!
    就还是从君词出发吧。从“信仰”、“信念”、“信奉”、“信义”之类的君词中的君词出发。出发了,也就一切都好说了。要不,就会在原地打转儿,甚至不断倒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