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谭延桐
谭延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4,671
  • 关注人气:31,26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比花香更香的是书香(1)

(2006-11-01 02:28:46)
分类: 文学评论

                  比花香更香的是书香(1)

              ——袁滨随笔集《草云集》序

                                         谭延桐

 

 

    大概是在20多年前吧,我和作家晓望共同创办了一个新绿社,自己掏钱,不定期地编印《新绿》,吸引了一大批齐鲁大上的文朋诗友,还有画家、音乐家等。诗人袁滨便是其中之一。那时候,袁滨还在读中学呢。读中学的袁滨,当时便以一首《这就我们的生活》在《语文报》举办的“全国中学生诗歌大赛”中鱼而出,一举夺得了这次大赛一等奖的第一名,并获得了著名诗人艾青的点评和赞誉。这是一项在当时影响甚大的征文比赛,不像当许多的不值钱的征文活动。袁滨之所以在这次大赛中名标榜首,全是因为他自身的实力。记得当时我曾禁不住激动给袁滨写去一信表示过祝贺。我也曾经这样想过,如果袁滨运交华盖的话,也能成为某些大学的特招生呢;或者,凭他的才华,如果不是生不逢时的话,在类似今天的什么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个大奖然后被北京大学或清华大学等名牌大学免试录取肯定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可是,命运这东西总是高深莫测,谁又能说得清呢。在许多的人和事面前,命运往往是连一点儿忙也帮不上的,帮也是帮的倒忙。后来,新绿文学社举办过几次文学活动,袁滨也都参加了。他表现得很虔诚,很谦逊,很谨饬,全然不像当下的那些轻狂少年。他对文学的朝觐与痴迷,早已透过他的一言一行和一字一句看得一清二楚了。那时候,小小年纪的他,在我们的活动期间,便已开始接受殷大鹏等电视台、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的采访了。这便是我对袁滨最初的印象了。这么多年来,岁月更迭,物是人非,许多当年的社友都已音讯杳无了,而我和袁滨却一直没有断了来往。我想,20多年的沧桑,已足以证明我们之间的友情了吧。

    袁滨为人敦厚,耿介,诚恳,热心,是一位让人放心的朋友。

这样的朋友肯定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无论时间是怎样地乖谬。因

此我想,再过20年,甚至30年、40年,即使我们各自的脸上

都出现了许多的皱纹,友情也不会出现一丝皱纹的。和这样的朋友

交往,永远都是没有负担,也没有风险的。在当今这样一个功利至

上的年代里,这样的友情已经不多见了。

    袁滨曾经出过诗集。作为诗人的袁滨,自是别有诗情的。这次,

阅读袁滨的这些诗歌之外的文字,我发现,其中的绝大部分文字都

是与书有关的,无不浸染了浓郁的书香。我便又真真切地看到了另

一个袁滨——拥书而坐、嗜书如命的袁滨。我的兴致便如野火一样

烧起来了。我喜欢读书人。在我看来,一个不读书的人,简直就是

一个不懂得心灵生活的人。无论他是怎样的达官,也无论他是怎样

的显贵;无论他的生活质量是怎样的了不起,生命质量永远都是可

疑的,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没有书的护送,一个人的心灵是不可能

走得太远的。我始终坚信这样一点。我粗略地计算了一下,袁滨的

这本文集里,写到的书绝不下于一百种,写到的古今中外的诗人、

作家、学者等也至少有几百人。可谓洋洋大观了。他充满敬意地写

外国的博尔赫斯、普鲁斯特、肖洛霍夫、亨利·戴维·梭罗、索尔

仁尼琴等,也满怀深情地写中国的巴金、傅雷、废名、孙犁、汪曾

祺、苏雪林等;而写得最多的,则是陆文夫、何士光、韩青、赵德

发、杨克和、郝永勃、张宏森、王稼句、姜德明等等文友们的赠书

了。这些,都无不萦绕了袁滨的恋书情怀,无不是袁滨心灵生活的

扩充和延伸。六年多的时光,磨出了这样一本以书为魂的书,怎么

说也是一件让人欣慰的事。袁滨在他的《书之归去来》一文中曾这

样写道:“酒徒嗜酒,书生爱书,好茶者讲究茶具,各有各的特色。

但私心还是偏向书爱者,以为书是性灵之物,品书似更具雅趣。”

可谓道出了他对书的一往情深,及内心的轰轰烈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